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丙为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40,读下图,回答:
               (1)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城是在________________发展起来的,我国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城市与该城形成的区位因素相同。A城就城市的地域形态而言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4)在图乙中可看出A城有①、②两个规划发展方向,试分析之。并说明①方案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乙中的工厂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下图为某地1950年和2000年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A、F两地均已形成村镇,其中F形成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2000年该地形成了5个城市,这些城市可能的发展条件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F地没有形成城市,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公路建设使____________运输的重要性下降。
            •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各要素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使之达到一种动态下的相对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使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
              材料二:一方山水一方情。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长期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
                            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外适内
                            和”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
               

                                图1                                                                                  图2 江南水街景观

              (1)结合图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简要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2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街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
                       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止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1.07%。男女性别比(以女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各年龄段比重如下:0—14岁:22.89%;15—64岁:70.15%;65岁及以上:6.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
                                                                                                                      ——摘编自《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
                  截止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女性别比为105.20。各年龄段比重如下:0—14岁:16.60%;15—64岁:74.53%;65岁及以上:8.8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
                                                                                                                      ——摘编自《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最近十几年里,上海市区的供水地由A地扩大至A、B、C三地。
              材料四: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许多船队在长江口附近私自采砂,近十年更是愈演愈烈,在长江口附近的无序采砂船数以千计,虽经政府多次打击,收效并不明显,为此上海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政策。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十年来人口变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海市区供水地不断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崇明岛上村落和城镇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地理角度分析长江口无序采砂屡禁不止的原因及无序采砂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左图为我国某市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厦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未有官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攻位于油”(納:河 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了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则人杰。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图(如下图)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讷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多坐北朝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上海及英国伦敦等一些港
                  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示意图
              材料二:
                  6000年前,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选择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迭米亚平原上建造了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古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
              (1)说明图示地区成为古老文明发源地的共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尔城的形成区位及街宽仅3米左右的原因搭配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军事家族团结B.河流阻挡暴晒的烈日C.宗教方便往来D.交通河流水源
              (3)说明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分析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城市化水平分布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城市人口也由1.7亿增加到约7.1亿。 

              (1)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这些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是                   

              (2)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           

              (3)我国冬半年多发的           (气象灾害)带来大风可以驱散雾霾。

              (4)雾霾天气发生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是因为            

            • 10.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