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年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马来半岛的旅游业.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地区.目前苏门答腊岛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图为苏门答腊岛及附近区域图.

              (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
              (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
              (3)分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生产基地的区位.
              (4)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
            • 2.

              (1)【旅游地理】近年来,以家庭团体游占据主导的自驾游已成小长假主流。各大旅游景区人满为患,高速公路拥堵不堪,重点旅游区频频出现井喷现象。如图为2016年国庆期间高速拥堵和故宫旅游照片。

              分析近年来自驾游火爆的原因,并指出景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2)【自然灾害】

              如图为我国某公路段(甲—乙)等高线地形图。

              指出夏季途经该路段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至少写出两个),并说明其原因。

              (3)【环境保护】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其原因。

            • 3. 读两幅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河流与图2中②河流补给的类型分别是①河流    ②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    
              (2)据图1,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会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分析图1中乙处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7月当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把可以俯瞰到的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甲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图乙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图丙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710年的气候变化.
              材料三  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和光合作用制造成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该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素有“蜜库”之称.
              (1)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推断伊犁河谷地区3710年前至今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
              (3)分析材料三所示地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素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平原上,湖南粮仓岳阳的人均耕地竟然只有0.91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而且,乡村年久失修的沟渠路网,高强度耕作下被损耗的土地肥力,这些让岳阳农业的增产前景后继乏力.国家重点扶持工程“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也因此上马.下图为岳阳、常德、益阳等三个地级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的范围.

              (1)说明材料一中甲省区太阳辐射能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一中乙河段(荆江)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3)指出材料一中丙所在省区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二分析“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意义.
            •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理甲湖泊形成的过程.
              (2)分析该河段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 7.
              【题文】近二十年北半球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 (5分)
              (2)图乙反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怎样变化(2分)?
              (3)结合图丙谈谈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2分)
              (4)反映了森林的          作用。 (1分)
            • 8.
              【题文】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据专家测算,一片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材料二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森林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上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材料三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切实保护它。
              (1)“吞水吐雨器”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
              (2)“吞碳吐氧机”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3)“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 9. (2012秋•江阴市校级期中)读“江苏省主要物产及沿海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立足本地资源,江苏应发展起来的工业有        
              (2)历史上,江苏曾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面积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原因有    
              (3)按照《江苏沿海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要求,从2008年到2020年,沿海将围垦滩涂270万亩左右,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关于这一决策有人提出了忧虑,你觉得这些人可能在担心什么?    
              (4)长江流域江苏境内,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未来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最后一个沿海三角洲,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开发潜力的三角洲”。
              材料二:
                  山东经济东强西弱,呈现东、中、西三个地域特征,发展水平整体上自东向西逐步递减。山东西部内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3.5%,人均国内行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5.9%。从总体上看,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47.3%。从目前形势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有扩大之势。
              材料三:
              2006年山东省东、中、西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分布统计图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东省东部地区要突出发挥____________(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而全国三大经济带中则要突出
                  ____________(城市)的辐射作用,以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3)试评价日韩产业的进入,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可知,说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该差异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