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


              (1)材料一中“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城市周围A B C D四个区位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
                  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叶提取物价格看好,农民就
                  毁桑发展银杏采叶圃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树导致上述现象产
                  生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什么?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材料2:新增人口结构图(甲图)

              材料3:北美洲国际人口迁移图(乙图)


              (1)图甲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与图a、图b、图c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2)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其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
                  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图乙中“北美洲国际人口迁移图”体现的是二战以前的人口迁移,则图中:①指__________、
                  ②指__________、③指_________。(填字母:A亚洲人,B欧洲人,C非洲黑人,D印第安人)
              (6)在乙图中,A类箭头体现的人口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B类箭头迁出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迁出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库移民是许多国家在修建水库时所碰到的一大难题。目前,水库移民的方式主要是就地靠后和远迁两种。由于种种原因,远迁的居民常常会返迁,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地靠后虽然比较稳定,但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三峡移民是人类修建水库史上最大的移民,至2009年工程竣工,计划搬迁133万人,至2002年底,人口迁移已过半。
              (1)三峡库区移民属于__________(主动或被动)迁移,影响三峡库区移民流向的主要是__________因
                  素。
              (2)库区移民远迁为什么常出现返迁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地靠后迁移为什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三峡库区移民与以往的库区移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降临到江苏省无锡市,市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其罪魁祸首就是太湖蓝藻。
              材料二:
              1990—2001年太湖劣于Ⅲ类水质变化图和2005年太湖水质状况分布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2001年太湖水质的变化趋势是 ,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人为因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锡市缺水属于______________(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2002年起实施了
                  “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从图中可知,该工程位于太湖的________岸,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流域水质状况起到哪些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