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旅游地理】近年来,以家庭团体游占据主导的自驾游已成小长假主流。各大旅游景区人满为患,高速公路拥堵不堪,重点旅游区频频出现井喷现象。如图为2016年国庆期间高速拥堵和故宫旅游照片。

              分析近年来自驾游火爆的原因,并指出景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2)【自然灾害】

              如图为我国某公路段(甲—乙)等高线地形图。

              指出夏季途经该路段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至少写出两个),并说明其原因。

              (3)【环境保护】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其原因。

            • 2.
              【题文】(18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 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
              材料三 左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

              (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4分)
              (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6分)
            • 3.
              【题文】(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8分)
            • 4.
              【题文】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R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 GI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内容:                                                          
              途径:                                                          
            • 5.
              【题文】近二十年北半球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 (5分)
              (2)图乙反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怎样变化(2分)?
              (3)结合图丙谈谈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2分)
              (4)反映了森林的          作用。 (1分)
            • 6.
              【题文】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据专家测算,一片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材料二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森林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上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材料三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切实保护它。
              (1)“吞水吐雨器”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
              (2)“吞碳吐氧机”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3)“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 7.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6分)
              (2)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4分)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众多,对家产品需求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另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约40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祖国的半壁江山!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施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使土壤变得板结。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________,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施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材料中“对现有土地的过分使用”主要指__________(多选)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 9.
              【题文】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10分)

              (1)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           平原。(2分)
              (2)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4分)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日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4分)
            • 10. 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       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A平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濒危水禽是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