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中甲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乙图为我国四个城市的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 描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3)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修建水库,而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分别说明修建水库对库区自然环境和下游河流带来的影响。
            • 2.

              读(北半球某地地质、地貌略图)、(图中①②两地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地貌),其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处交通建设首选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段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平原”或“山地”)

              (4)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_(“凹”或“凸”)岸,这是因为凸岸受__________(“侵蚀”或“堆积”),河床较浅,而凹岸则相反。

              (5)图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______地。

              (6)植被从A到D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综合图中信息,该流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

               

            • 3.

              读下列四幅图,能正确体现降水量、气温和雪线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 4.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阴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
              D.阳坡
            • 5.

              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现象
            • 6. 29、(13分)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三为由早到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整体性原理简述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实地考察发现阶段三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2分)

              (3)丙地所在国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畜产品供应基地,其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丙地区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该地区有可能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 7.

              (26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一生是在咸水和淡水中交替度过的,育肥期和成熟期主要生活在青海湖里。春夏之交,湟鱼进入周边的河道中逆流而上,繁衍后代。湟鱼以湖中刚毛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500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上降水减少,青海湖水位下降,草场沙化,湟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95年湟鱼资源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10。现在,我国已禁捕湟鱼,其数量正缓慢增加。

              (1)读图甲,简述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8分)

              (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3)图甲所示地区戈壁广布,草原低矮稀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4)格尔木是在戈壁上建成的一座新型城市,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 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