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山药学名薯蓣,地下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可作主粮和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该地生产的山药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

              材料二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P地三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1644-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1)分析P地山药品质优良及深受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8分)

              (2)P地地形及成因,从区际联系方面简述晋商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6分)

               

            • 2.

              读图文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蛳——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

              (1)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白成一派”的地理原因。(6分)

              (2)在南岭区域境内旅游一般出行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6分)

               

            • 3.

              (20分)某地理兴趣小组围绕“新疆交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阿克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古代“丝绸之路”与图中国道的走向基本吻合,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分析其必然性。(6分)

              (2)据统计,新疆自治区航空客运占本区客运总量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牧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在新疆天山地区,牧民们转场时,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目前,天山牧道已被列入新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阿克苏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属于春季牧场是哪一处?近年来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与之比较,山地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是什么?(8分)

               

            • 4.

              (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下右图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山谷的挡水体统称为堰塞体。图示山区有众多堰塞湖分布,近几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堰塞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图15为堰塞湖示意图。

              (1)与40°S南侧相比,描述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2)评价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8分)

              (3)推断图示山区中堰塞湖迅速消失可能的自然原因。(8分)

               

            • 5.

              非洲各国在利用常规能源的基础上,近年来又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能源。结合“非洲部分国家能源发展潜力图”,完成下列问题。

              (1)喀麦隆、刚果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水能条件得天独厚,但目前开发部分所占比重较小,制约上述国家水电开发的主要因素是 。 

              (2)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理想能源是    ,简述其成因。 

              (3)刚果与赞比亚两国探索和开发的共同能源是    ,简述其主要差异,并阐释其成因。 

              (4)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说明埃及与南非发展风能的原因。

               

            • 6.

              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12分)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

               

            • 7.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能源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大战和国际和平的重大问题。

              (1)简要说明战后西亚产油国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并概括70年代以来西亚产油国经济

              发展状况。

              (2)读“我国东部、中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国的比例(1998年)”,回答下列问题:

              图7

              YCY  

               

              分析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材料一  目前,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GDP产出却不足全球的4%。2003年,能源消费的总量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可再生能源仅占7.3%。

              材料二  国家自1999年以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并于去年发布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在宏观节能量、单位能耗、宏观管理等方面的节能目标。今年,能源外交也成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走进非洲、守住非洲、进军拉美,符合我国石油全球布局的战略。

              (3)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 8.

              读以下两图,回答问题。

               

              (1)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             流域。

              (2)根据“中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归纳我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

              (3)地下水丰歉程度除与气候因素有关外,还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上图中字母A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该省区与周围邻省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原因与该省区广布                                                        地貌有关,这种地貌所在地区的岩石为可溶性岩石,渗水性很强,地下水易渗漏。

              (4)我国各省区中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资源极丰富的是                  。请举一例说明当地人民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下水的?

              (5)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严重缺乏的是                        ,请联系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表示我国2012年有连续监测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统计数据。

              分析2012年我国地下水水质的特点,并提出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合理措施。

               

            • 10.

              地下水供水比例指地下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值。下图示意2000-2009年北京市供水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2000年后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

              (2)说明北京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