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读我国城市化进程表,完成17~19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30.09
              52.57
              3.07%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
              25 973
              45 565
              5.78%
              17.2002—2012年,我国(  )
              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B.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C.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18.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D.城镇土地扩张过快19.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 2.

              读图并结合材料,问答下列问题。(14分)

              泉州市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1)读泉州市地区图,简述泉州市的河流晋江径流量大,季节变化显著的自然原因。(8分)

                 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2)结合材料说出泉州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6分)

               

            • 3.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1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6分)

              (2)根据图b,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a、图b,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10分)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c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10分)

               

            • 4.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简析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向。(6分)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浙江某地的时间并说明理由。(8分)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 5.

               读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回答问题。(8分)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年 份

              世 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

              人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

              人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

              人口(亿)

              城市化

              水平(%)

              1960年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0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通常用            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在19世纪的10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20世纪最后4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了   个百分点。(2分)

              (2)从20世纪        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是发达国家的约          倍,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                                。(4分)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到2010年世界总人口约达70亿,其中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达       ____亿,因此控制       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当务之急。(2分)

               

            • 6.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6分)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分)

               

            • 7.

              【城乡规划】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上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下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