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南岛被誉为椰岛,文昌椰子产量占全海南岛一半还多。洋流是椰树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成熟的椰果掉落到海滩上或海水里,被暖湿的洋流载到适合的环境,就生根发芽,繁衍成林。椰树喜光耐盐,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高温湿热、年均温24度以上,温差小,全年无霜的环境下。

              材料二:海南岛本地椰树品种是经过漫长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海南本地高”,但跟东南亚优良椰种相比,具有挂果晚、产量低的缺点。近年有人直接从东南亚引进优良品种栽种,却没有成功。

              材料三:海南岛气温、降水、台风频次、椰树种植等资料(下图)

               

               

              (1)简述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6分)

              (2)分析椰树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部而不是西部的原因。(8分)

              (3)简析海南岛栽种东南亚优良品种却没有成功的原因。(6分)

               

            • 2.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

              (1)试描述L湖湖底坡度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6分)

              (3)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6分)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试评价该造纸企业的区位条件。(8分)

               

            • 3.

              (28分)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4分)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           ,其形成原因是                   。(4分)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6分)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 4.

              读新疆某区域河流与湖泊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L湖泊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过度引用甲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C.过度引用乙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过度引用湖水,导致湖泊水量减少2.与东岸相比,L湖西岸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不包括A.西岸水源更加充足   B.西岸坡度平缓C.西岸土壤肥沃      D.西岸降水更多
            • 5.

              读我国局部地区相关信息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述新疆地形和气候特征(6分)

              (2)新疆风能资源丰富,试结合上图说明达坂城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2010年春季该地出现了影响农业生产的洪水灾害,试根据城市附近降水季节分布图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为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杏花村(图乙中的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图甲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4分)       

              (2)读乙图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及图乙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的有利的区位因素。(6分)

               

            • 7.

              (3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图1中甲地与图2中乙地都是油气资丰富的地区,近年与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油气资与开发合作,两地均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图1                                      图2

              (1)分别指出中国进口甲乙两地油气资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14分)

              (2)比较甲地中①河与乙地中②河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3)指出甲地区主要农业类型及相应的加工工业部门。(8分)

               

            • 8.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利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的陷落谷地大多冲积物深厚。

              材料二  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拥有稳定的金融市场、政治经济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国内能源缺乏,电价是周边国家的两倍,政府主张兼顾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优先发展清洁能源。2008年与我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材料三  下图为智利地理位置及葡萄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理由。(6分)

              (2)智利北部极为干旱,却生活着100多万人。请推断当地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4分)

              (3)简述智利吸引我国企业前往投资清洁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10分)

              (4)简析图示区域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

               

            • 9.

              (20分)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了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

              成原因(4分)。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