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图17为“南海岛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7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南海地处      板块。(l分)

              (2)随着三沙旅游线路的开通,国人南海游的愿望得以实现,南海发展海岛旅游的优势有      。(2分

              (3)南沙群岛按成因属于      ,它在开发南海资源中的作用主要有      。(3分)

              (4)影响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其防御的措施主要有     。(4分)

            • 2.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1) 旅游地理

                 近年来,以家庭团体游占据主导的自驾游已成小长假主流。各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高速公路拥堵不堪,重点旅游区频频出现井喷现象。图示为2015年国庆期间高速拥堵和故宫

              旅游照片。

              依据材料分析近年来自驾游火热的原因,并指出景区应采取的面对措施。

              (2) 自然灾害与防治

                 闹海风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特有天气现象之一。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闹海风,为蒙古语,意思是疯狗的狂叫声。某年冬天,新疆阿勒泰地区先后遭受3次严重雪灾,阿勒泰山系后山一带积雪厚度在180厘米以上,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道路交通运输以及各族群众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说明阿勒泰地区冬季多闹海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 海水存留日数是指海水在某海域的平均停留的天数。图a和图b分别示意2005年、2015年渤海湾年平均海水存留日数。

              分析图示海区水质存在恶化风险的人为原因,并说明规避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 3.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20日,北京普降大雨,多个路段因积水出现严重拥堵,甚至断路。

              材料二 北京市地形、水系示意图。

              (1)从地形因素分析北京城区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

              (2)简述为提高北京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宜采取的工程措施。

            • 4. (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水系分布。

              (1)读图分析图示河段凌汛多发且灾情严重的原因。(6分)

              (2)提出防御凌汛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4分)

            • 5. 【自然灾害】
                2013 年10月15日,菲律宾发生7.1级地震。2012年菲律宾曾两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月7日中部内格罗斯省发生的6.9级强烈地震和8月31日东部海域发生的7.6级地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指出菲律宾多发地震的原因、地震可能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及防御措施。

            • 6. 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的地理界线名称?    简述B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6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什么?分析该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

              (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 7. 【自然灾害】

              浙江省某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9.1%,该市每年会出现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图为2004年-2008年该市各月森林火灾所占百分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从气象因素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2)简述森林火灾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