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长安区校级一模)如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C到D,D到A之间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为    ,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3)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4)此时,新的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    
            • 2. 如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    半球.
              (2)此图所示日期是    ,北半球节气是    
              (3)图中ABCD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二者相差    小时.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时间是    
              (6)此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3. (2014•虹口区二模)读北半球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问题.
              A点温哥华(49°13′N,123°06′W)为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1)此时,北京时间为2月        时.(
              (2)晨昏线上的某点地方时为6时10分,则该点属于    (东半球或西半球),位于    (晨线或昏线).
              (3)若从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到d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千米.
              (4)从2月3日至2月19日,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5)此时,图中a、b、d三点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    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    
              (6)此日的月相是    .位于A点的人此刻(晴天)能否看到月亮?请说明理由.
            • 4. (2014•黄浦区二模)读图: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P与ON夹角为120°,外围大圆表示赤道.
              (1)本图所示区域是    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    
              (2)图中OP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3)图中D点的夜长时间为    小时.
              (4)D点在P点的    方向.
              (5)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后三个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5.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    ,四季最分明的是    ,纬度由高到底的排序为    
              (2)乙图中,A、B两条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    ,B    
              (3)简述今天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简述乙图中,在A曲线上的E~F时段内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
              (5)丙图已绘出某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 6.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        日,北京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3)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ABCDEF各点中的    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
              (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D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注意:用直线表示晨昏线,用一组斜线表示夜.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时,若此日恰逢农历十五,天气晴朗,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够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 7. 读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中画出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2中②位置时的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当地球运行到图2的④位置时,图1中A、B、C、D中昼最长的是    ,昼长为    小时,此后半年内,昼短夜长且昼变长的有    .(选择字母填空)
              (3)当A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    位置,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地区为    
              (4)当A、B、C、D四地的昼长相等时,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    位置.
            • 8.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我国东部某城市(36°34′N)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1

              材料2:该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2(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1)图1中A为该市新建商业中心,其选址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2)该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发展特点是    
              (3)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    ,可能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4)OF、OH、OI、OG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    
              (5)试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9. 历时13天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1日凌晨落幕.通过多方较量,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图中弧BAC表示会议落幕时的一段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坎昆所处的温度带为    ,当地盛行    风.
              (2)图中表示晨线的是    (填“AB”或“A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大会期间,坎昆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全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在    (填“变大”或“变小”).
              (4)甲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泰国接受日本直接投资额为1003.5亿泰铢,日本在泰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和电子行业.2011年7月下旬至12月份,受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泰国连降暴雨引发洪水,泰国中部地区受灾严重,泰国爆发50年来最严重洪水灾害.持续数月的泰国洪灾使数以万计的工厂关闭,大约100万公顷粮食作物受灾.
              材料二:泰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图甲)、曼谷气候资料图(图乙).
              材料三:泰国主要城市分布图(图丙)

              (1)泰国的曼谷,约位于北纬13度,每年5月中旬太阳第一次直射曼谷.从本次市一模考试开始至6月全国高考这个时段,曼谷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是    
              (2)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
              3
              4
              .这种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    力的作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泰国爆发的这次严重洪水灾害,可借助    (地理信息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全面的资料,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3)泰国城市的分布,马来半岛以北城市主要沿河流、交通线分布,马来半岛及南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和岛屿上.曼谷是泰国的首都,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图中七岩、芭提雅等城市    ,服务范围比七岩、芭提雅等城市    
              (4)说出泰国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区以及该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5)简要说明泰国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