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
              ①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排入海洋
              ②沿海地区农民喷洒杀虫剂农药
              ③大面积围海造田
              ④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 2.
              我国在保护海洋环境,缓解近海资源危机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正确的有 
              A.伏季休渔B.禁止滥捕
              C.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D.围海造陆
            • 3.
              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8题。
              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
              A.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 4.
              以洋流上升为特征的水域在大范围内增温的现象,科学家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秘鲁渔场损失巨大B.智利沿岸更加干旱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小题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高
              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
              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
            • 5.
              关于海洋污染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污染排放,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
              B.采油采矿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核废料深海存储都会引起海洋污染
              C.海洋污染类型可分为石油污染、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
              D.世界海洋污染总量的50%来自陆地
            • 6.
              阅读材料,回答12—14题.
              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2.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13.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14.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 7.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来某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咸潮问题凸显,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上海将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然而,目前上海的城市供水现状却令人担忧:夏季的用水高峰和冬春咸潮造成全市供水趋紧。而近年,上海先后经受了近10次咸潮侵袭,影响程度为历年之最。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B.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小
              C.南亚地区受飓风袭击频率很高
              D.美国老年人群往南方迁徙量较大
              小题2:下列可能为长江口咸潮成因的是
              ①中下游地区干旱      ②围湖造田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作为城市水源的河水用量增加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
            • 8. 读下列材料和甲、乙、丙三幅图,回答1~3题。
              材料一: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陆地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材料二: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
              材料三: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烟、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灰霾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注:图乙是广州市1957—2007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图丙是图甲中Ⅰ、Ⅱ、Ⅲ三地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
              材料四:

              1.下列河流河口有咸潮现象发生的是
              [     ]

              A.刚果河
              B.莱茵河
              C.密西西比河
              D.塞纳河
              2.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阻于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3.图丙为1985—2005年图甲中Ⅰ、Ⅱ、Ⅲ三地各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有关Ⅱ地亦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Ⅱ地沿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③Ⅱ地沿海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废弃物排放量大④Ⅱ地水温高于Ⅰ、Ⅲ两地水温
              [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9. 科学家通常把海水表层叶绿素含量低于0.07mg/m3的现象称为“海洋荒漠”,表现为海洋表层藻类物质稀少甚至绝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荒漠”成因的正确说法
              [     ]

              A、气候变暖使表层海水年温差变小,抑制深层营养物质上泛,扩大"海洋荒漠"的范围
              B、暖寒流交汇区鱼类多,不利于藻类物质的生长,为主要"海洋荒漠"区
              C、副热带海区,光照充足,不会出现"海洋荒漠"现象
              D、人类活动不会对"海洋荒漠"产生影响
              2、据《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统计,东海海域共发生60次赤潮现象,成为中国赤潮灾害影响最严重的海域,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赤潮海域中的叶绿素含量偏低,化学耗氧量偏高
              B、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东海赤潮高发期在每年的12月~1月
              C、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海水养殖发达,可以抑制赤潮的发生
              D、东海海域适宜的水温有利于藻类物质的繁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