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丙处的物质均来自莫霍界面以上
              B.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
              C.a、c环节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
              D.跨流域调水解决e环节季节分配不均.
            • 2. 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下午17点38分承载着13亿国人的航天梦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国欢腾,航天员在“天宫”内生活了十五天,进行了载人环境的维护操作,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实验性的工作,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由6月27日“神舟十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为各项飞行试验画上了圆满句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大国.
              材料二:2013年6月20号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备受世人瞩目,中国首批女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讲解并进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
              根据上述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所在的轨道大约位于距离地球340千米到370千米处,此高度属于地球大气层的    层.该层的特点怎样?
              (2)宇航员在太空经历一昼夜的时间大约是90分钟,那么地球上一天时间,宇航员经历了    次日出日落.
              (3)当飞船以很快的速度再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时,在一定高度(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和一定时间内与地面通信联络会严重失效,甚至完全中断,这就是黑障,而在近地面及太空不会出现,请解释原因?    
              (4)在太空中,星星还会闪烁吗?    (填会或不会),为什么?    
              (5)在太空中看到天空是蓝色还是深邃黑色?    (填蓝色或黑色),为什么?    
            • 3. (2013秋•高青县校级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
            • 4. (2013•保定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撒哈拉沙漠(见图)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撒哈拉的岩层中,科学家找到了生活在4000万年前的海洋生物-货币虫化石,3600万年前的矛齿鲸化石以及同期的红树林根部化石,2000万年以前的热带沼泽和热带雨林植物化石.
              陆地上的盛行风会把陆地上的沙尘吹咬到海洋,然后沉积在海底,这些沉积层被科学家称为“时间胶囊”.科学家们通过对撒哈拉“时间胶囊”的研究发现,撒哈拉成为沙漠是近300万年以来的事情.在这300万年的时间里,每隔两万年,它就从沙漠变成草地,循环拄复;考古发现,就在七千年前,这个地球上的死亡沙漠还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
              (1)说明撒哈拉地区海陆变迁的过程图及证据.
              (2)推测撒哈拉变成绿洲草地时黄赤交角可能变    (大或小).结合大气环流原理解释撒哈拉由荒漠变绿洲草地的过程.
              (3)应该从哪个海域的海底寻找撒哈拉的“时间胶囊”?为什么?
            • 5. (2013秋•曲阜市校级月考)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气温由大到小是    .该环流位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则甲位于    . 
              (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    .①代表的风带是    .      
              (3)若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    ,②代表    . 
              (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为海洋,人类影响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数字序号). 
              (5)若该图表示“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则该海域位于    半球,②洋流为    (暖,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具有    的作用.
            • 6. (2013秋•天台县校级月考)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且A、D分别表示地表的赤道和30°N附近,则A处为    气压带,D处为    气压带,丁处表示近地面的    风带.
              (2)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且A为陆地,D为海洋,则我国大陆东部盛行    风,控制亚洲大陆的主要气压中心为    压.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拉萨市于2008年建设10个热岛效应气象观测点,以监测日益增加的城市热岛效应,为拉萨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科学的气象数据.
              材料二  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由材料二可知,郊区气温相对较    ,市区形成一个明显的    .在此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    
              (2)据报道,近年来,拉萨市区比郊区降水明显增多,其原因有哪些?
              (3)拉萨市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植树造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考虑哪些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4)近年来,拉萨市城市热岛效应日益加强,请说明其原因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 8. 读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2)图1中河流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北球?    .  其流向是    
              (3)此时北京地区的昼长与长沙相比    
              (4)请你把认为能正确表示此时等压面的等压面1或等压面2用笔再描一遍;并在图2中标出此时的大气环流方向(在给出的矩形框上画上箭头).
            • 9. (2012•闵行区二模)如图是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单位:米)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该岛的山地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该岛的努拉吉(nuraghi)很著名,它是一些用巨大玄武岩块未加任何粘合砌成的截顶圆锥体建筑.
              (1)该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若甲城气温为31℃,则该岛地势最高处气温应不低于    ℃.
              (2)岛上的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属于    岩,识别它们的方法是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岛形成的原因    
              (3)若要在甲、乙两城市之间修建一条道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最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4)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地,判断依据是    
              (5)比较丁、戊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并根据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异同的原因    
            • 10. 如图所示为大气环流图,若同一地区近地面的C和D两个地方,雾霾天气所造成危害程度大的是    .(填字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