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简述A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分)

              (2)说出M地区自然带类型,并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上图中盐沼的成因。(5分)

               

            • 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受成吉思汗之邀,从山东出发,取道燕京,历时两年,西行数万里抵达雪山(今阿富汗)行营。他在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张家口北部地区分布着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近160万亩防护林,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末开始,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但是诸多生态问题相伴而生,引起国家关注。

              (1)分别说出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的自然带名称;从气候角度分析,丘处机由此西行将面临的困难(至少三项)。(6分)

              (2)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北地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的生态影响。(4分)

               

            • 3.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非洲某区域图(图甲)和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图(图乙)

              材料二:坦桑尼亚的官方首都是多多马,1996年2月坦桑尼亚国民议会从达累斯萨拉姆迁至多多马,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等条件的原因,大部份政府机关仍然留在达累斯萨拉姆。

              材料三: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近七万平方公里。维多利亚湖在7-8月干季,是雷雨活动最盛、强度最大的时期。干季的雷雨,多发生在午夜至清晨这一时段,当地习称“夜雷雨”。

              (1)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700—3000米的高度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别分析这两地没有分布森林的原因。(10分)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维多利亚湖干季多为“夜雷雨”的主要成因。(8分)

              (3)说明适合迁都至多多马的原因,并分析其大部分政府机关至今仍未完成迁都的原因。(12分)

               

            • 5.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分布示意图,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3.0

              17.2

              149.8

              36.1

              1167.3

              -9.6

              16.4

              12.2

              69.9

              398.7

               

              (1)分别描述甲、乙两地冬季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差异的原因。(12分)

              (2)据图比较R1、R2两河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6分)

               

            • 6.

              (14分)非洲是一块热带大陆,富饶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长期的殖民统治、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业已十分脆弱的非洲经济处境更艰,与世界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⑷题。

              材料一:非洲中部和南部图

              材料二:赞比亚是中南部非洲一个内陆国家,境内大部分属高原地形,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能丰富,铜矿的开采与加工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材料三:东起达累斯萨拉姆西至卡皮里姆波希的坦赞铁路是贯通中南非洲与东非的交通大干线,铁路建成通车后,沿线涌现了不少新兴城镇,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吞吐量也大增。

              (1)图中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成串珠状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造带),从成因上这些湖泊均属于___________湖 (2分)

              (2)从城市金沙萨到恩贾梅纳自然环境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金沙萨属是_______________气候,与之纬度相近的多多玛则是______________气候;试分析基塔莱气候成因。(8分)

              (3)东非高原百万角马大迁徙是人生必须见证的世界50个景观之一。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它们开始迁徙的季节,马拉河是迁徙必经之地,往往要为之付出生命代价,被誉为是角马的“天国之渡”。请分别说出5、10月角马迁徙方向和迁徙涉河时可能遇到的威胁。(4分)

               

            • 7.

              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新疆吐鲁番盆地,这里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图中甲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简述E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

              (2)比较乙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5分)。

              (3)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3分)。

              (4)简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6分)。

               

            • 8.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反映了北半球两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1)阴影部分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自然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该自
                  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影部分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自然带在美国东部的分布纬度大约为____________,但气候类型则是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①的上界在____________(纬线)附近分布较高,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读下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分异规律。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分异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
                  分异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特点,⑥处代表性动物有__________,
                  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
            • 1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X到Y依次出现的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X至Y自然带依次由森林、草原到荒漠,这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试分析引起该区自然带更替变化的原因。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Y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