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最高约是    
              A.8℃B.12℃C.20℃D.25℃
              (3).图2中,甲代表的自然带为    ,乙地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为    
              (4)丁山脉成因为    板块和    板块碰撞形成.
            • 2.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图2是“塔里木盆地不同季节降水量地区分布示意图”.
              (1)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    洋.按河流水最终注入状况,乌伦古河属于    流河,指出两条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读图2,简述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阿勒泰地区是我国游牧转场的主要地区之一.图3示意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分布及转场景象.
              (3)读图3,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反映出该地草场具有明显的    分布规律.说明该地夏季牧场分布区并分析牧民在此放牧的主要原因.
            • 3. (2014•肇庆一模)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西部是较低的海岸山脉,东部是高峻连绵的安第斯山脉,两条山脉之间是狭长的纵谷;自然景观大致以30°S和40°S纬线为界,北部荒漠、中部硬叶林、南部阔叶林.根据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从智利北部到南部,在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影响智利南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智利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2)智利是世界四大产鱼国之一,北部海域产量最高,其原因是    .智利南部是智利重要的纸浆生产基地,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3)世界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查赫南多尔高原,海拔5000米,该地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简述该地适合天文观测的大气条件.
              (4)智利是世界主要的新鲜水果出口国,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其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简述智利中部成为美国和欧洲新鲜优质水果供应地的自然条件.
            • 4. 美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采摘期最怕遭遇降雨.图中的棉花带曾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近期种植不断减少.图1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及棉花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在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温带雨林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冬季气温极少低于零摄氏度,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材料三:阿拉斯加(图2)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人口稀少;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根据材料分析,冬季位于甲城市的中国领事馆的五星红旗,通常向    方向飘扬;从甲城到乙城,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一年之中有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的天数超过200天,有“北极光首都”之称,从观赏效果来看,最不适宜观测的是在一年中的    季.
              (2)阅读材料一回答:棉花带近期棉花种植不断减少,除经济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耕种导致    .分析棉花带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阅读材料一、二,分析丙地有温带雨林分布的原因.
              (4)阅读材料三,普拉德霍湾的石油先通过    (运输方式)到瓦尔迪兹港口再外运.试分析这里的石油外运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也没有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主要原因.
            • 5. (2013秋•荔浦县校级月考)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    带,②    带其大致分界线是:    
              (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    气候,④    气候
              (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的大洲有    (2个以上)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变化规律,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 6. 读中国自然地理分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G与B、C区的分界线是    米等高线,C、D与E、F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等降水量线.
              (2)A地区的作物熟制是    ,B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其肥力    ,为适应此类型土壤,B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C地区主要包括        两大地形区,D地区的干湿状况为    地区和    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E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    
              (3)自然景观从A→B→C→D的差异主要是由    条件引起的,从D→E→F的差异主要是由    条件引起的,F区明显的外力作用是        ,广泛呈现    地貌景观.
            • 7. 图中甲、乙分别是美国、巴西两国局部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都位于    半球,东部都与    洋相邻.
              (2)甲图中A、B两区域农业的主要地域类型是    ,影响A、B两个区域农作物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3)图中C、D两河的河水主要来自    水的补给.当C河处于汛期时,广州的昼夜状况是    
              (4)乙图中①、②两地都为    气候,但两者成因不同,其中②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5)②地与①地自然带相同,但①地自然带的形成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    性,而②地自然带的形成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    性.
            • 8. (2013秋•苍南县校级月考)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
              名称:B是    带,E是    带.
              (2)图中自然带由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带性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3)图中自然带由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呈现    地带性分异规律,这最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 9. 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自然带为    ;F地自然带为    ,引起A、F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2)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地处    板块与    板块消亡边界的B地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
              (3)C地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4)当D地风向如图中所示时,浙江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D风形成的原因是    
              (5)E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对沿岸气候有    的作用.
            • 10. (2013秋•高台县校级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    ;B    ;C    ;D    
              (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从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4)图中C自然带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    
              (5)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形成B自然带,西部形成A自然带,试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