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乙)
              (1)据图甲判断,石羊河总体流向为___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_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政策
              与行动”。
              材料二下图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下表为2010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
              人口
              3.1
              1.93
              1.4
              1.27
              13.41
              12.15
              2.34
              1.66
              1.64
              1.08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是哪个国家?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
              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
              但实际只增加了0.03%,简述其原因并提出可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后闭幕,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但同意“记录”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提出的哥本哈根协议。 该协议设定了全球变暖不超过2℃的目标,并重申了富国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 亿美元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2)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材料二: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材料三: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 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 C、林业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 D、渔业—二氧化碳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3)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的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
              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1)
              材料二: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图2)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_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
              (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
                  为_____________,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_________。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
                  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_____日_____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_____分之一(填整数),该时
                  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_________趋势。
              (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未能再循环的工业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CO2、家庭污水和其他“有毒”废物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循环过程吸收他们的速度。我们正在越来越大量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由生物过程降解的)废物,他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种。其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例如森林被酸雨和烟雾破坏),我们的农业系统(例如,收成被土壤退化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人类自身的健康(例如食物种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家庭和地下的有毒垃圾堆)。在未来一些年里,污染导致的流行病很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的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致相当
                  D、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无关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_______________,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
              (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一组曲线表示
                                                                                                                                                                       [     ]


              (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

                  A、A
                  B、B
                  C、C
                  D、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