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和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示意图。

              (1)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2)据图2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1990 年至 2005 年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数量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请推测其原因。(3分)

              材料2: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有学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 2301.91万人。

              (3)运用相关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4分)

               

            • 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国的地理分布略图。

               

              材料二:畜牧业在图中所示国家占有重要地位。该国主要利用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还通过种植甘篮等绿叶类植物作为冬季鲜草生产量不足的补充;目前,该国农牧业已实现高度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其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1)说明该国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7分)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该国人口分布在北岛北半部的原因。(2分)

              (3)近年来,该国奶粉畅销国际市场。阐述其生产优质奶粉的区位优势。(4分)

               

            • 3.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 4.

              (28分)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斐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图中的            海峡是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        。(8分)

              (2)美国经济发达,阿拉斯加资源丰富,而阿拉斯加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6分)

              (3)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6分)

              (4)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中国——美国)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8分)

               

            • 5.

              (16分)阅读“PPE怪圈”的材料,完成问题: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所以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动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体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简述①线索成立的原因。

               

            • 6.

              (8分)目前中国是世界番薯种植第一大国,番薯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营养食物。

              资料一  番薯在明朝中期从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番薯耐旱抗涝,亩产 可达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国明清以来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二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实现了亩产900公斤,计划在202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资料三国家粮食局局长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600亿公斤以上,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结合上述资料,说明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8分)

               

            • 7.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什么年代开始明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是在________,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条曲线表示的年代顺延,可反映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____性。

              (4)影响A、B、C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的提高

              B.人口数量的减少

              C.科技水平的发展

              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改变

               

            • 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失衡的天平漫画。

              材料二 2011年7月22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到海面以下4 027米的最大深度,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具备1 000米深度载入深潜能力的国家。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由此说明________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试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加我国的人口容量。

              (4)“蛟龙号”深海潜水的意义有哪些?

               

            • 9.

              读下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

              (2)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我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3日下午18时许,乌鲁木齐遭遇沙尘暴袭击,黄褐色的沙尘迅速笼罩了乌鲁木齐市区,城区部分路段瞬间能见度仅百米。

              材料二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板结。

              (1)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是指(多选)(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