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工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

              (1)据材料一、二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出3点即可)

                                                                          

                                                                       

              (2)从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角度回答三十多年来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3)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地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答出3点即可)

            • 2.

              图是唐代和现代海岸线的分布图,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长江南北两岸海岸线变化速度差异。

              (2)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3)分析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对南通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出门加工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珠三角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障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2008~2012年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同时,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

                 材料二 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图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图乙)。

              (1)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在6年前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政策。在去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为广东出了一道考题: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这里的“老鸟”主要是指________型产业,“新鸟”主要是指________型产业。“腾笼换鸟”的政策对珠三角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3)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4.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 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f亿元)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数量(万)

              占比

              全省

              1534.97

              27447.59

              580.27

              4056.23

              0.53

              苏南

              349.54

              18030.85

              6241,63

              1996.99

              0.67

              苏中

              377.75

              4928.89

              1602.77

              790.81

              0.49

              苏北

              807.68

              4487.85

              1735.87

              1258.42

              0.42

              材料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            

              (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           
            •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日利亚地图

              材料二: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主导地位: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多国投资。

              (1)尼日利亚南部可可,棕榈出口量大,判断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当地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2)说明沿海铁路的建设对尼日利亚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尼日利亚北部灌溉工业、畜牧业生产规模大,指出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管径问题的空间扩展方向。

            • 6. 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

              (3)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

            • 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地租是指各种活动对于所要利用的土地愿意付出的租金。地租等值线是指将地租相等的各个点连接而成的曲线。下图为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递减示意图。

              (1)从材料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有                        ,所以城市中心多为        区。(3分)

              (2)材料二显示地租水平递减率最小的是                ,所以郊区最适合发展第              产业。(2分)

              (3)地租次高峰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1分)

              (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高,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最大的城市群出现在       地区。(2分)

              (5)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的发展,所以城市郊区化、城市化、逆城市化中最晚形成的趋势是        。(2分)

            • 8. (10分)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图13),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                                                  。(4分)

              (2)该过程中图中城市有哪些问题将日益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2分)

              (4)图中所反映出促进该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9. [2011·北京海淀高三期末,26] (20分)图1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2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9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4分)

              (2)据图9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

              (3)据图10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12分)

            • 10. (2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材料二: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

              图。
              (1)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这是因为夏秋季节空气中_______含量大,甲地处于________(地形),夜间山坡冷却,气压较______;形成_______(山\谷)风,迫使地形底部暖湿气流抬升,形成降水。(8分)
              (2)高速铁路建成后有利于甲城城市化水平提高,请分析原因。(6分)
              (3)仅从地形和建成后的效益考虑,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_____更合理,分析理由。(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