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材料二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在大陆以组装为主。2010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因为成本原因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同年富士康成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为四川省和成都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四川建厂。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回答,富士康公司投资方向的改变将会使四川省人口流动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3)根据材料推测富士康公司在深圳停止招工,而把投资转向四川的原因。(4分)

               

            • 2.

              下图为成渝经济区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图和重庆城市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成渝经济区水系形状是         状;该地区地形是          ;自然带是          ;从热力环流状况看,该地区夜晚常刮         风。(4分)

              (2)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1分)重庆的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其影响因素是                   。(1分)

              (3)成渝经济区规划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请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 3. 读图13、图14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3

              图14
               
              表2: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以上
              A国
              50
               
              5
              B国
              17
              65
              18
              (1)图13中,A、B、C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国,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导致我国目前人口仍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
              (2)与图13中,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选择填空)。
              A. 大洋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3)由图13和表2可知,A国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等。
              (4)图14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选择填空)。
              A. 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B. 减小城市环境压力
              C.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D. 减小城市就业压力
              E. 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 4. 读“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85
              21.0
              6.8
              1957
              34.0
              10.8
              1995
              17.1
              6.6
              1965
              37.9
              9.5
              2000
              14.0
              6.5
              1975
              23.0
              7.3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点是                                    。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
              (5)我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
            • 5.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1分)
              (2)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 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B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这类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 图中的人口增长类型由A转变为B的过程是从___________的下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1分)
            • 6.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16分)

              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
              40.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41.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4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3.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5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2分)
              52.建国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呈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5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5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2009年1月19日菲律宾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2%的菲律宾成年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引导民众注重计划生育,以减轻庞大的人口给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
              材料二:美国人口普查局曾于2008年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在2009年1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将达到3.055 2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7-1-5与材料一可判断,目前菲律宾的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给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写出应采取的人口政策。(2分)
               
              (2)图中美国人口死亡率高于菲律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有关理论进行阐释。(2分)
               
               

            • 9.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和“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中人口迁出较多的省是__________(填字母),这一时期我
                  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图中民工输出最多的省是_______,民工输入最多的省是_______。(填字母)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这一时期民工流动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