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下面四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材料三

              台湾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部分出口产品对比表(单位:百万美元)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出口值

              比重(%)

              出口值

              比重(%)

              总计

              85 091.3

              100

              144 179.5

              100

              纺织品

              12 039.4

              14.15

              11877.5

              8.24

              鞋帽伞羽毛品

              3 335.8

              3.92

              605.1

              0.42

              玩具运动品

              2 816.1

              3.31

              1 728.9

              1.20

              基本金属制品

              7 133.1

              8.38

              14 330.3

              9.94

              机械电机设备

              33 474.7

              39.34

              75 352.3

              52.26

              (1)简述材料二中区域水系的主要特征。(2分)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6分)

              (3)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福建省风力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为了防止大风危害,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            。(8分)

              (4)请依据表格信息,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出口贸易出现的变化和原因。

              (4分)

               

            • 2.

              阅读澳大利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1)简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3)“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4)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5)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但它也是西欧文化圈的一部分,请解释原因。

               

            • 3.

              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及文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判读A山脉的名称,并列举至少3个地理意义。

              (2)分析甲区域河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的区位优势。

              (4)针对图中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如赞同专家的观点,说明原因;如不赞同说明理由)。

               

            • 4. 读“日本某市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城区人口过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图中能够反映该市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2分)
              (2)A城区时有酸雨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生活大量燃烧                      。夏季,酸雨可能向               方向移动。(4分)
              (3)图中B海域曾出现“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分)
            • 5. 2013年冬春季节我国部分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物质。图17为“2013年1月29日全国雾霾区预报图”,图18为“北京市2012年12月28日PM2.5(细颗粒物)浓度走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图17

              图18
              (1)图17显示同时受雾和霾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平原,该地区夏季雾霾天气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012年12月28日,北京市PM2.5浓度的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______时左右和______时左右,可见北京市的PM2.5最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3)雾霾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城市雾霾,再现蓝天白云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 6.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8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19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图20)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7.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一(3)题。(16分)
              资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见图甲。

              图甲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  见图乙。

              图乙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注: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4分)
              (2)请描述该市S0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 8.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3期
              (1)结合材料分析光污染的主要危害。(6分)
              (2)结合实际说明当前防治光污染的主要措施(4分)
               
            • 9.

              材料一:200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来自陆地的生产和生活污染对中国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余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海上倾废等活动。四类、超四类海水占到四分之一。四大海区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鉴于中国近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正全面推行《碧海行动计划》。

              材料二: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图

               

              材料三:“某时期我国某些海湾、河口污染情况统计略图”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监测海湾和河口污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技术是什么?(1分)

               

              (2)沿海劣四类水质分布范围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此处                                                                                                                                                ____________污染物明显较多。试分析该处海水水质问题严重的原因。(5分)

              (3)珠江口的磷、氮排放量没有杭州湾和长江口多,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赤潮危害?(2分)

              (4)海水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2分)

               

               

            • 10.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进入2012年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材料二 
               

               
              (1)PM2.5 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                、                  、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3)近年来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