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2012年2月2日19时57分,穿越0度经线,从西半球返回东半球,于8日左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并按计划展开第二阶段作业。此次作业执行“一船三站”的考察任务,在昆仑站进行冰川、天文、测绘等科学研究项目。此次科考大大促进了“数字南极”的建设。

              材料二 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为科学家研究南极的气候、地壳、冰川、海洋等的动态变化过程提供一个在线的共享基础平台。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顺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以下对“数字南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 2. 某出租车公司为了实时掌握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应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收看电视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 3. 2013 年7 月2 日苏门答腊北部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后印尼政府出动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 4. 7、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的作用是

              A.管理措施决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D.估算农业产量

            • 5.

              南极科考队测得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海拔是4093米。在测量过程中,队员们利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 (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测绘系统
            • 6.

              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   )

              A.确定汽车的行驶路线
              B.显示汽车运行中的位置
              C.缩短汽车的通行路程
              D.对汽车进行踪迹监控
            • 7. 全球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义是
              A.四颗卫星便能覆盖全球
              B.对静止的物体进行定位
              C.有利于人们在灾区的定位、导航
              D.监测森林火情
            • 8.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为了及时对雾霾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 9.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 2013年 11月 7日9点从上海(31.2°N,121.5°E)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 2014年 2月 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 “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 2 万海里。右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图中位于沿海地区的P地,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启程时,地球上 11 月 7 日的范围是                         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部分的经度范围是                            ,启程这一天在轮船上观日出的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                         ,这一天南极点的日出方向是                    。 

              (7)当科考船行驶到(30°S,180°)时,船员发现此时太阳刚好日落,而这位船员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的是15:00,那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是                ,这一天杭州(30°N , 120°E)的昼长约为              小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