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粒度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
              A.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B.公交车GPS和RS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D.公交车GPS和GIS
            • 2. 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粒度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
              A.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B.公交车GPS和RS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D.公交车GPS和GIS
            • 3. 2014 年初,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海域成功解救了被浮冰所困的俄罗斯考察船后,回撤时自身也被海冰围困。雪龙号被困后,对其周边海冰进行实时监控,主要技术手段是(   )
              A. 卫星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 4. 2014 年初,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海域成功解救了被浮冰所困的俄罗斯考察船后,回撤时自身也被海冰围困。南极大陆沿岸浮冰移动方向通常是向(   )
              A. 东
              B.西
              C.北
              D.南
            • 5. 下图表示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阴影区域)和葡萄种植园景观图,某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收获葡萄前进行估产,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铁路网络电子地图截屏,读图完成1~2题。

              1.制作该区域电子地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2.影响图中东西部铁路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 7. 红绿灯时间设置与道路状况、车辆数量、车速等多种因素相关,最适宜优化红绿灯时间设置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 8.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从网上购物。物流是网购的主要环节,物流公司需要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GIS和数字地球       
              B.RS和数字地球
              C.GPS和GIS           
              D.RS和GPS
            • 9.

              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 10. 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