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2012年2月2日19时57分,穿越0度经线,从西半球返回东半球,于8日左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并按计划展开第二阶段作业。此次作业执行“一船三站”的考察任务,在昆仑站进行冰川、天文、测绘等科学研究项目。此次科考大大促进了“数字南极”的建设。

              材料二 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为科学家研究南极的气候、地壳、冰川、海洋等的动态变化过程提供一个在线的共享基础平台。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顺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以下对“数字南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 2.

              下面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左图资料所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左图拍摄的时间大约在1月份,此时天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右图中所示甲、乙两地被高压系统控制的是   ,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乙地按气流运动状况称之为          

              (4)画出右图中方框区域天气系统的示意图。

              (5)伴随这次天气过程,我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3.

              2009年2月,澳大利亚东南部倍受高温干旱河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影像资料是通过____________技术获取的,在获取当日,B处盛行风向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

              (3)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 4.

              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难,其原因有。

              (3)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 )、( )。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冰岛最大的工业生产企业Alcan铝厂是加拿大铝业公司投资兴建的。


              材料二 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下表为两城市各月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1)图中A海峡为      。B处海峡有一支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洋流,该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2)阿尔卑斯山脉所在地区地壳由于板块运动逐年抬升,但其最高峰勃朗峰的海拔高度变化不大,这是因为勃朗峰同时受到       影响,要监测该地区的地壳微移动,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冰岛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渔业资源属于         资源;加拿大铝业公司在冰岛投资铝厂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4)与甲城市相比,写出乙城市年降水总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 6.

              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2013年4月9日上午,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的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浦东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雪龙”号2012年11月5日从广州出发,历时156天,航程29 000多海里;首次到达南纬75°7.2′,为我国船舶航行开创了新纪录.

              材料二: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 2013年 11月 7日9点从上海(31.2°N,121.5°E)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 2014年 2月 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 “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 2 万海里。右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图中位于沿海地区的P地,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启程时,地球上 11 月 7 日的范围是                         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部分的经度范围是                            ,启程这一天在轮船上观日出的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                         ,这一天南极点的日出方向是                    。 

              (7)当科考船行驶到(30°S,180°)时,船员发现此时太阳刚好日落,而这位船员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的是15:00,那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是                ,这一天杭州(30°N , 120°E)的昼长约为              小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