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资料,回答问题。

              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

              代表生物种群

              20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6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35科92种    20科68种

              生物量(g·m2

              3275          4423

              水禽多样性指数

              1.539         1.265        0.755

              1.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种群数量自然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围垦湿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D.生物迁移2.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蓄水池,有利于调节气候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D.吸烟滞尘,净化陆地环境3.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途径是   (    )A.开发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C.禁止开垦,保持天然湿地 D.植树造林,在湿地区域增加生物种群
            • 2.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3.

              2010年的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下面属于湿地的作用的是    (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 4.

              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 5.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1示意研究区域,图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图1                                  图2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8分)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8分)

               

            • 6.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7.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 8.

              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分析完成问题。

              1.三江平原的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按地域分布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2.我国政府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沼泽地的土壤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9.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其主要原因是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等生态价值和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哪些较为可行的措施?(3分) 

               

            • 10.

              该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