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亚洲东南部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中国两个湿地分布图

               

               

              材料三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湿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大牧区之一——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根据材料一,试分析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8分)

              (2)比较A和B沼泽成因的差异。(4分)

              (3)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请为三江平

              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10分)

               

            • 2.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 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粘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3分)

               

            • 3.

              (11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城市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的地形特点。(4分)

              (2)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

              (3)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甲、乙之间的地区大规模的垦荒。请说明对土地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 4.

              图16为“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例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2分)

                

               A.森林锐减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减少

              (2) 分析图中A地乙图例所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述该生态环境问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8分)

               

            • 5.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⑴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分)

              ⑵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1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⑶说出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2分)

               

              ⑷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3分)

               

               

            • 6.

              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有                 

              对黄土高原地区及其下游产生的严重危害有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        ,使原有的林草植被破坏殆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 7.

              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b                  山脉,西到a             山,北到d      南到c            。

              2.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3.黄土高原的成因是            ,其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是             。

               

            • 8.

              (11分)“州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相对比较平坦、地势低洼的地方。延河县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本世纪初延河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与“川道”相比,山上海拔较高,潮湿的环境没有了,病虫害少了,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苹果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2分)

                  (3)分析延河县在山上种植苹果的利弊。(5分)

               

               

            • 9.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田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时带的环境问题是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与              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 10.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项目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

              盖率(%)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mm)

              河流含

              沙量(%)

              人口

              (万人)

              1970年

              4

              18

              33

              430

              1.5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40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___%。根据表格所示,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

              (2)根据上表,回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