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下面四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材料三

              台湾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部分出口产品对比表(单位:百万美元)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出口值

              比重(%)

              出口值

              比重(%)

              总计

              85 091.3

              100

              144 179.5

              100

              纺织品

              12 039.4

              14.15

              11877.5

              8.24

              鞋帽伞羽毛品

              3 335.8

              3.92

              605.1

              0.42

              玩具运动品

              2 816.1

              3.31

              1 728.9

              1.20

              基本金属制品

              7 133.1

              8.38

              14 330.3

              9.94

              机械电机设备

              33 474.7

              39.34

              75 352.3

              52.26

              (1)简述材料二中区域水系的主要特征。(2分)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6分)

              (3)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福建省风力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为了防止大风危害,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            。(8分)

              (4)请依据表格信息,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出口贸易出现的变化和原因。

              (4分)

               

            • 2.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 3.

              下图为成渝经济区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图和重庆城市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成渝经济区水系形状是         状;该地区地形是          ;自然带是          ;从热力环流状况看,该地区夜晚常刮         风。(4分)

              (2)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1分)重庆的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其影响因素是                   。(1分)

              (3)成渝经济区规划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请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 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