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计划2016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实施160万人“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照亮特困山区群众希望之路。

              材料二:读贵州省地形图,和贵阳市气候统计图。

              (1)说出贵州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试分析地形对贵州气温、降水与降水天数的影响。

              (3)分析贵州虽处于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的原因。

              (4)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 2. 读“中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阿姆河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线部分工程已于2013年竣工,剩余工程也计划于2016年建成。

              (2)分别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双方的优势条件。

            • 3. 结合资料回答:
              资料1 :“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年吸纳外来民工500 万人以上,东莞从2003 年考试遭遇缺工问题,据统计,2004 年全市缺工至少20 万人,2005 年据政府调查,缺工的确切数字是30 万左右,严重缺工的有电子、玩具、制衣、电脑、制鞋等行业。
              资料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发布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
              资料3 :东北地区图
              (1 )“珠三角”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受冲击最大的工业类型是:_________
              (2 )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________ 措施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双选)
              A .进行产业转移,近几年内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
              B .推动产业调整,增加技术型产业和重工业的比重
              C .推行积极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对外来人口的依赖
              D .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用机器替代人力,可以缓解对劳动力的需求压力
              (3 )东北地区图中以A 山为界,甲、乙的农业类型分别为_______ 业、______ 业。
              (4 )东北地区土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填写下表)
            • 4.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____________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 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D.石油紧缺 
              (2)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________ 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区,,该自治区位于_____________经济带,东到B所表示的___________,途中经过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3)如果今后A区域和B区域进一步发展合作,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4)进一步开发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读图一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棉花各生长时期,从降水量角度简析A城棉花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限制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1)A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Ⅰ城市_________(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
              Ⅱ本区农业发展不利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
              Ⅲ简要分析该区发展经济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至少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所示三角州地区:
              Ⅰ写出图中序码所代表的著名经济特区,D是________(填名称)。
              Ⅱ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挥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密集型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该资源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ⅢA、B两个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名称)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 7. 读我国部分地区,读图回答:
              (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从资源角度分析本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海域的西海岸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简述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图中A 、C 两地农业单产量的高低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2010年春节后,中西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材料三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材料四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那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1);某区域图(图2);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图3)。
              (1)简述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国东南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中一个新的板块。随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的战略构想,随着“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服务海西”的意识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海西”概念开始助推闽台乃至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甲河是________,乙河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列岛。
              (2)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

              A.a
              B.b
              C.c
              D.d
              (3)若a、b同一海拔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a处1月气温比b处高
              B.a处1月气温比b处低
              C.a处7月气温比b处高
              D.a处7月气温比b处低
              (4)闽南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创汇农业,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交通便利
              C.气候条件优越
              D.农业技术雄厚
              (5)为了促进乙河干流所在省的经济发展,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主要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在乙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圈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