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 2.

              如图所示我国东海海域水质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东海水质污染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7分)

              (2)试提出东海近岸海域污染的解决措施。(8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氮、磷等无机盐是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营养盐增加使各种藻类异常快速地繁殖,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称为“赤潮”。

              材料二  图是某近海海域中浮游生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阴影区代表浮游生物,黑点代表鱼类)。

              (1)图示表明该海域海水有________现象,水中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其来源可能是________。

              (2)造成图中鱼类从t1 到t3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________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赤潮  (多项选择题)

              A.是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所导致的结果

              B.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C.在封闭的较低纬海域更易产生

              D.阳光强烈、风力较弱也有利于其发生

               

            • 4.

              【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据最新统计: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材料二: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可将我国沙尘暴发生区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域:Ⅰ区包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Ⅱ区主要是新疆;Ⅲ区为青藏高原。

              材料三:下图为“全国及各区域平均多年沙尘暴日数相应的季节变化曲线”。

              (1)由材料可知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我国三个区域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各有特点:其中与全国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为相似是_______区;年沙尘暴日数最多是_______区;冬季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区。(选填Ⅰ、Ⅱ或Ⅲ)(3分)

              (3)Ⅰ区内沙尘暴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简述其危害及防治措施。(5分)

               

            • 5.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1957年)

              洞庭湖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4 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10%

              洞庭湖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2 600平方千米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           工程。在图中用“∥”符号标出。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和下游段综合整治的重点分别是__         ______

                                                   和                                            

               

            • 6. 结合材料和“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26分) 
              目前,我国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1)图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 7. 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范畴?(共2分)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共4分)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共2分)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8.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至少3点)

                                                                                            

               

            • 9. 读下图,分析回答图中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16分)

              (1)请指出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2)简述④⑤地区还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土壤的危害。请你为该地区环境治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

              (1)简述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3分)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近年来,湿地干涸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试分析造成湿地干涸的人为原因?(4分)

               

              (3)获取“洞庭湖面积变化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1分)

              洞庭湖面积日益减少,其作为湿地的强大功能也随之退化,为此应该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该资源? ( 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