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 2.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A.土层薄,成土过程慢,且山多坡陡 
              B.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C.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对土地压力大
              D.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 3.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对该地区的判断,准确的是(    )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最多
              D.河流流量增大
            • 4.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5. 读某区城环境变化示意图,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工业污染加剧
              D.人口大量迁入
            • 6. 下图中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沙尘暴
              D.酸雨
            • 7.

              (1)【旅游地理】近年来,以家庭团体游占据主导的自驾游已成小长假主流。各大旅游景区人满为患,高速公路拥堵不堪,重点旅游区频频出现井喷现象。如图为2016年国庆期间高速拥堵和故宫旅游照片。

              分析近年来自驾游火爆的原因,并指出景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2)【自然灾害】

              如图为我国某公路段(甲—乙)等高线地形图。

              指出夏季途经该路段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至少写出两个),并说明其原因。

              (3)【环境保护】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其原因。

            • 8. 【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 9.

              下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 10.

              (10分)【环境保护】

              2014年9月2日的一场阵雨过后,邯郸气温明显下降。9月3日邯郸迎来罕见的晴好天气。下图为9月3日至九月4日的空气质量实况。(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读图回答问题。对比图中A、B两段空气质量指数,并分析成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