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问题。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

              (3)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_,当前全球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 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 ②燃煤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地思想”的变化,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目前中国处于工业社会阶段,由于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等问题。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2)云贵高原地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出现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下列问题属于右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多选)。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4.

              读鄱阳湖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为“唐初时期鄱阳湖范围示意图”,图二为“1970年鄱阳湖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三为“1995~200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转移规模示意图”。



              (1)1970年与唐初时期的鄱阳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这种变化是“        ”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

              (2)1995~200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主要原因是        ,该做法是“        ”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至少写两个)。

            • 5. 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填出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所代表的字母所表示的数码。

              A.水利设施、水产资源被破坏     B.扩大耕地面积  

              C.开垦草场                     D.粮食不足

              E.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F.围垦湖海   

              G.旱涝灾害增加                 H.毁林开荒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产生的原因是                                         

            • 6.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读“海绵城市”示意图(下图)完成13-14题。

            • 7.

              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外圆A代表________,内圆B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③表示人类的________,箭头④表示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 8. 下图为我国癌症村分布密度示意图,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地质条件
              C.环境污染          
              D.人口密度
            • 9. 图3是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单位:亿立方米)统计数据,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近年来(   )
              A.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
              B.地下水位不断回升
              C.区域内的水资源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D.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6.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10.

              结合下图,回答11~13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