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
               
              4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4分)
              42. 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3分)
              4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5分)
              4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6分)
            • 2. 下图是北京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住房紧张                    
              B.交通拥堵     
              C.大气污染                 
              D.就业困难10.外来人口对北京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加重基础设施压力                ④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诺姆瑟城镇化规律指出: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发展速度缓慢.第二阶段:城镇化水平在 30%至70%之间,由城镇发展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第三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10%以下,30%左右和70%以上.
              材料二:2010年沈阳市的城镇化率为71.6%.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4.9%、50.4%、44.7%.
              材料三: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1)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2)以诺姆瑟城镇化规律为参照,评价2010年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状况.
              (3)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简析沈阳近海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 4. 我国在黄河三角洲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该生态经济区包括山东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如图1.
              材料二: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发源地.该地蔬菜大棚排风口通常设于东西两侧.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和同比增长图如图2.
              (1)黄河三角洲成因上属于    地貌;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是    ,要监测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现象较突出,其自然原因有    ,人为原因是    
              (3)分析塑料薄膜大棚具有保温作用的原理和寿光大棚排风口不设南北两侧的原因.    
              (4)据材料三,描述黄河三角洲经济区该时段内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5)试分析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应如何加强区内、区外的联系与合作.    
            • 5.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人口素质低 ③劳动力不足 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2.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6. 最新资料统计,我国自然村十年前约360万个,现今仅剩下270万个,每天约80到100个自然村在消失。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农村
              A.城镇化快速发展                 
              B.出生率急速下降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人口大量外迁务工
            • 7.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       
              B.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
              C.增加住房和道路的建筑面积                                
              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
            • 8. 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交通方面变化特点是    
              (2)若在该区域的a、b、c、d、e和f六地中规划布局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那么这两厂应分别布局在    地和    地.
              (3)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第一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第二产业逐渐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产业比重最大的可能是第    产业.
            • 9. 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10.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材料三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