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 2.
              【题文】【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鲁湿地(下图)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野生动物的天堂”。但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如排干放牧、城市建设等原因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面积锐减,为此,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析拉鲁湿地对拉萨市城市生态环境的独特作用并列举该自然保护去的主要保护措施。
            • 3.
              【题文】(18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 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
              材料三 左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

              (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4分)
              (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6分)
            • 4.
              【题文】(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8分)
            • 5. (10分)“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5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5分)
            • 6.
              【题文】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R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 GI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内容:                                                          
              途径:                                                          
            • 7.
              【题文】(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其主要原因是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等生态价值和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哪些较为可行的措施?(3分) 
            • 8.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6分)
              (2)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4分)
            • 9.
              【题文】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5分)
              (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6分)
            • 10.
              【题文】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10分)

              (1)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           平原。(2分)
              (2)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4分)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日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