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1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
                  气团运动的方向)。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1,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
                  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2010年以采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板
                  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资料1:
              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
                  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图1  G省不同高程带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性比较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1,在_______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m的区间。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
              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1)
              材料二: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图2)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_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
              (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
                  为_____________,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_________。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
                  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_____日_____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_____分之一(填整数),该时
                  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_________趋势。
              (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