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1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西班牙人口的演变趋势.
              年份

              年龄
              分布(%)
              20072010201520202025203020402050
              0-1414.51515.715.514.513.412.713.2
              15-6468.868.36766.365.764.559.654.7
              ≥6516.716.717.318.219.822.127.732.1
              材料三:西班牙是当今太阳能发电最为普及的地方.由于政府的慷慨援助,西班牙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开始繁荣,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市附近的吉马太阳能电站,是目前世界上首家拥有夜间发电能力的太阳能电站.与其他所有太阳能电站不同的是,存储于太阳能电站熔盐池中的热量持续释放的时间可以超过15个小时,从而在整个夜间或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电站正常发电.
              (1)根据材料可推断里斯本的自然带为    ;一艘从里斯本前往巴伦西亚的轮船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顺风顺水,此季节两个城市白昼较长的是    
              (2)与巴伦西亚相比,里斯本夏季气温较    ,主要原因是受    的影响.
              (3)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秋、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产地.分析该半岛地中海沿岸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
              (4)针对材料二显示的人口问题,分析应对这一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吉马太阳能发电站建立的优势区位条件.
            • 2.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图回答问题.

              年份
              比重(%)
              地 区
              2005年2010年
              东北地区6.956.20
              北部沿海11.9713.22
              大西北地区3.134.13
              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
              大西南地区10.98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
              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
              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
              (1)据图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
              (2)据表,从全国八大经济板块区看,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哪一地区?分析该地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正负效应.
              (3)2005-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有何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 3. 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是新疆边境线最长、相邻国家最多、陆路口岸最多的地区,该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 7.2%,2012年末总人口66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提升新疆北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乌鲁木齐海关和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签订协议,全力帮助阿勒泰地区建设成新疆进出口加工基地和新疆北部能源输入大通道,发展农产品出口、边境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释放阿勒泰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
              材料二奎北铁路从北疆铁路奎屯区段站接轨,向北经克拉玛依至垦区重镇北屯,2011年4月18日建成通车,阿勒泰地区从此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材料三新疆北部区域及阿勒泰城区图.

              材料四乌鲁木齐、阿勒泰两地气候资料图.

              (1)阿尔泰地区人口密度不到人/平方千米;地形以、为主,地势.
              (2)阿勒泰城区形态呈,分布在山脉南麓河流沿岸的中.
              (3)依据材料四,两地气候类型都是,甲是(城市)气候资料,判断理由是.
              (4)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 4. (2013•青浦区一模)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
              1
              4
              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 5. 2013年11月26日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暴雪袭击,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蓝色预警.读11月27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如图)和上海市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年)
              总人口(万人)0~14 岁
              (%)
              65 岁及以上
              (%)
              外来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167412.2611.4634688.3
              201023028.6310.1289889.3
              注: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1)此季节,北半球的    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正遭受特大暴雪天气是图中    位置(选填 A、B、C、D).
              (2)乙地风力较丙地    ,原因是    
              (3)此时,甲地水平气流呈    (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以    天气为主.
              (4)据表可知上海市十年间 15-64 岁人口比重在    (上升或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5)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对上海市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分别是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在本次考察中,“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作业,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雪龙”号船长沈权说:“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如图1
              材料三: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如图2
              (1)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
              (2)根据“雪龙”号船长沈权的话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推断该种现象对图示阴影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3)你认为材料三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判断依据.
              (4)说明近年来图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 区
              2010年2005年
              东北地区6.206.95
              北部沿海13.2211.97
              大西北地区4.133.13
              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
              大西南地区13.53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
              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
              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    ,原因主要有    
            • 8. (2013秋•合浦县期中)读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稀少?
              (2)当前造成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3)简述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 9.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
              经济性
              原因
              56.2217.3家庭性
              原因
              34.539.0
              工作调动11.5268.4投亲靠友9.975.9
              分配录用5.9243.5随迁家属10.467.4
              务工经商24.3223.8婚姻迁入14.29.7
              学习培训12.9149.7其他原因9.3215.0
              退休离职1.6603.9合计100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家庭性因素中以    人员比例最高.
              (2)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男女性别而言,人口数多的是    ;在家庭人口迁移中,人口数多的是    
            • 10. (2010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该地所在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0.41亿,自然增长率为1.41%(2002年).分析回答:
              (1)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有利:    
              不利:    
              (2)判断该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特点:    
              有利:    
              不利:    
              (3)根据气候和人口资料,说明该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4)简述此地5月平均气温比7月高的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