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省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与此同时,在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如图为“河南省简图”.

              (1)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河南省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3)依据图文材料,说明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
              (4)河南省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简述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
            • 2.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1)结合如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
            • 3.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    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4. (2015•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如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T业基地的条件是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弊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 5.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1).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3)图1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2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体的突出优势.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薰衣草易栽培、喜阳光、耐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现已遍布世界各地。薰衣草精油是疗效种类最多的精油。图1中M处为薰衣草的集中分布区——新疆伊犁。
              材料二 图2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N处有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图中E村依山傍海,山青水碧,某集团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一重化企业,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企业一事,有支持,有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1)从薰衣草中提取精油的工业,其工业布局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原料导向型工业
              C.技术导向型工业
              D.市场导向型工业
              (2)从气候角度分析A、B两地成为薰衣草产地的共同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试说明你对E村兴办企业的意见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所示地区A、B、C、D四处中,哪一个可以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中心?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2所示信息试对该地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
              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先富起来的区域,它们被称为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极。近年来,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成渝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和以广西沿海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谁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 “第四极”一直存在争议。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
              材料二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1)北部湾经济区地跨我国的_____和______经济发展带;是我国______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是促进我国与亚洲的_______地区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2)北部湾经济区将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试指出北部湾经济区较其他三个经济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的明显区位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化大型钢铁、石化和造纸工业是北部湾经济区在工业规划中未来主要发展的部门。试分析本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造纸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读“第一条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主干铁路线分布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1)与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相比,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突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全”和“思念”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段大陆桥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试分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