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伦古湖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为了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采取了夏季休渔,按时向湖内投放鱼苗,湖周围禁止设立工厂,禁止向湖内排放污水等多种措施。下面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乌伦古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1972年后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

              (1)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2)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轮牧是该地区的特色,推测该地牧民在甲、乙、丙三地轮牧的季节及原因。

            •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杭大运河(如图X)是世界上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全长约1794km,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隋唐以来,京杭大运河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向北为沿线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1)说明京杭大运河在隋唐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2)指出京杭大运河水运最大障碍段(海河段、黄河段、长江段),并分析其水运不便的原因。

              (3)分析近代京杭大运河通航能力下降的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杭大运河的有利影响。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如图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示意图。

              (1)分析大运河AB段选现有线路而不选取距离较近的虚线段的自然原因。

              (2)说明从乙到丁大运河沿线的地势特点及其对调水的影响。

              (3)分析丁地海拔明显高于戊地的原因。

              (4)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甲河段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出产的苹果,以“个大、色艳、 细脆香甜、耐贮藏、无污染”六大特点享誉中外,目前是陕西和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

              材料二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下左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下右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材料三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历史上的碛 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因此碛口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这成就了碛口的繁荣。

              (1) 成就了碛口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2) 判断图中输水线路的输水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欲建一苹果汁生产企业,你认为应该建在洛川还是西安,分析之。

            • 5.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A.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B.可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C.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D.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 6.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有:  ▲  用水量大,  ▲    ▲  严重。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是因为黄河以南地势具有  ▲  特点。

              (3) 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有对沿线难于治理的工业污染源实行  ▲  ,减少排污量;对沿线污水实行  ▲  ,实现达标排放;沿线地区推广  ▲  农业,避免化肥、农药等污染水质。

            • 7. 郑州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进行了多角度调研,取得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路线设计图

                材料三 郑州市是一个守着黄河的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郑州城市供水主要采取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联合供水模式,但由于城市快速发展,黄河等河流供水量不足,出现了地下水恶性开采,并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地下漏斗区.

              (1)请你帮助该小组分析郑州及附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在探究过程中,该学习小组提出问题:为什么②方案路线更短,但最终却选择了路线较长的①路线,请你帮助他分析选①路线的理由.

              (3)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持续发挥其最大效益,你认为沿线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 8.

              读泛珠三角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貌形态是       ,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M、L线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其中M线调配的资源是      ;L线是      工程。

              (3)云南省鲜花供应市场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4)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从保护珠江水环境的角度,甲、乙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        、       。

              (5)由于区域差异,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泛珠三角的其他地区转移,说出区域间的主要差异。

            • 9.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1年11月1日人民网 2011年10月29日凌晨2∶40,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该工程主体胜利完工。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变化。

               


              材料三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3)南水北调的供水区为长江流域,分析长江成为水源地的原因。

                                                                          

              (4)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双选)(  )

                A.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B.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C.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D.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 1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材料二  图1 为长江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表1 为2013 年武汉、长沙、南昌产业结构表,图2 为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____________,其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据遥感资料显示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中产业结构最优的是__________,该市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众多河流的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其有利于梯级开发的条件有(气候)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2,阐述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