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据此完成10~11题。

            • 2.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5—6题。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所示)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 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6分)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分)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2分)

               

            • 5.

              (10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地的各月降雨量表(单位:毫米)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

              (2)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2分)

              (3)比较甲、乙地降雨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 6.

              (26分)湖泊像镶嵌在锦绣河山之中的明珠,晶莹夺目。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24日太湖吴江水位站的水位由2.48米增至3.12米,而同时百渎水位站的水位由3.06米减至2.64米,两站同期相差0.55米。

              材料二

              湖岸线是湖泊水与岸边的边界线。青藏高原一些内陆湖的古湖岸线一般可达一二十级(例:芒错湖岸线有20级)。

              材料三                                     

              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西北侧的运城盆地,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的湖泊,面积27.3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的盐湖(图13所示)。湖水盐的比重比普通海水的比重高出六倍,任何水生生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  

              (1)根据材料一,判断2013年3月24日太湖百渎和吴江水位站水位增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一些内陆湖的古湖岸线多级的自然原因。(4分)

              (3)很早以前,生息在解池滨湖地区的人民就开始利用湖水晒盐,总结出“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解释解池盐产与南风的关系。(10分)

              (4)以湖泊为例,说明优质水源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

               

            • 7.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 8.

              读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材料二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图中所表示的水循环类型,并分析河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从外流河与内流河来看,图示河流属于哪类?




              (2)写出图中①处的地质构造。简述其发生弯曲的原因。




              (3)甲、乙两地的流水沉积地貌分别是什么?通过材料二试比较甲乙两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

            • 9.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___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戊为山岭,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处的地貌是由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处。

              (4)图中水循环②是______________环节。

            • 10.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完成下列各题。


              (1)  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2)甲处的地貌形态是             ;乙、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乙             ;丙                  

              (3)水循环环节:①              、③               (填名称);      河流形成的初期主要以                  为主,形成           (地貌);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水循环②环节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甲地和丙地哪地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