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居室”安装了A、B换气扇,其中为进气扇的是?并分析原因?

              (3)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 2. 29、(13分)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三为由早到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整体性原理简述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实地考察发现阶段三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2分)

              (3)丙地所在国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畜产品供应基地,其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丙地区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该地区有可能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家庄市是华北地区的大型城市和工业聚集区,冬季大气污染比较严重。下图示意石家庄市城区SO2浓度随高度变化。

              (1)结合材料,描述石家庄市上空S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2)石家庄市冬季SO2浓度高的原因是什么?该日上空1.5千米左右SO2浓度出现极大值可能与什么因素相关?

               

            • 4.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

               

              年平均降水量

              年太阳辐射总量

              无霜期

              甲地区

              <30 mm

              180~200千卡/平方厘米

              365天

              乙地区

              >1 000 mm

              100~120千卡/平方厘米

              220~250天

              (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8分)

              (2)甲、乙两地区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种植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8分)

              (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12分)

               

            • 6.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三 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2)。

              图2

              (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什么?(8分)

              (3)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6分)

              (4)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 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秘鲁首都利马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无雨”城市。终年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海风阵阵,气候潮湿,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材料二:M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安第斯山脉腹地,湖面海拔约3 800米。

              (1)分析利马既是著名的“无雨”城市,同时气温宜人,气候潮湿的原因。


              (2)推测M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3)由于地处安第斯山区,秘鲁与玻利维亚之间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分析该地公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地公路对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