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极地区风向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2.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选择字母)
              A.30<P<31                              B.39<P<40
              C.40<P<41                              D.44<P<45
              (3)此时,西安吹________风。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在其中一条虚线上用锋面符号绘出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5)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____。
              (6)图示东部地区有世界最典型的________气候,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近地面气压与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8分)

              (1)从气压来看,城市处在________控制之下;从锋面系统来看,城市处在____________控制之下。(4分)
              (2)此时,该城市当前的天气可能是____________。(多选)(2分)
              A.暴雨          
              B.寒潮
              C.沙尘暴            
              D.大雪
              (3)描述该城市未来几天天气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至少说两方面)(2分)
               
            • 4.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图”和“武夷山区不同月份气温对比图(海拔300米处)”

              材料二:厦门是受台商投资影响较大的城市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的改革开放和台湾产业的升级转移.推动台商投资厦门的快速发展。
              材料三:2001年厦门台资企业分布图,2009年厦门台资企业分布图。

              (1)据材料说出6月、12月武夷山M坡与N坡300m处气温的差异,并分析6月份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6分)
              (2)夏秋季节,福建沿海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天气系统,请在右图中(图中圆为等压线)画出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4分)

               
              (3)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福建省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4)据材料三说明200l—2009年厦门台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4分)
              (5)近年来,台企中的第二产业由厦门岛外迁,试分析该类企业外迁对厦门岛产生的
              积极影响。(4分) 
            • 5. 读“我国冬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图10)和甲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图11),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气流状况看A是  ▲  (天气系统),受锋面天气影响北京将出现大风、  ▲  、雨雪的天气状况。(2分)
              (2)C处此时吹  ▲  风向,与B处相比风力较  ▲  (大或小),原因是  ▲  。(3分)
              (3)参与甲区域P河流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降水和径流输送。(1分)
              (4)甲区域图中的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状,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影响该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4分)
            • 6. 读“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某地区反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2)表示某地区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
              (3)表示暖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        (4)可能是寒潮来临的曲线是_______。


            • 7. 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5分)
              (2)说出B地形区的名称并试分析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3分)
              (3)简要说明C山的名称及其成因。(2分)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于2012年指出: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高温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加10倍,由此会更多地出现强降水,热带气旋的风速也会大大增加。
              材料二  新华网马尼拉2012年12月16日电: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6日下午发布最新灾情通报,该国因台风“宝霞”死亡的人数已升至1000多人。
              材料三  图22中甲为“宝霞移动路径示意图”,乙为“气压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22
              (1)形成台风“宝霞”的天气系统类型是          ,此时我国台湾南部沿海的风向主要是          
              (2)乙图中A、B、C、D四条曲线,能表示“宝霞”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在图23中完成下列问题:

              Ⅰ.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全球气候变暖与A、B、C、D四个方框的正确对应是
              A         ,B         ,C         ,D        
              Ⅱ.在最右侧方框中填写出针对上述灾害所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
              (4)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你有哪些建议?
            • 9. 读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5-6题。

              图3
               
               

              5.造成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原因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气旋         D.暖锋
              6. 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 10.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2011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于24日早晨生成。9月27日登陆菲律宾后横穿吕宋岛,造成16人死亡,其中包括数名儿童。狂风暴雨还造成大马尼拉地区200万人断电,数十万人撤离。29号登陆广东,当地政府全力应对。
                                            

              图1:台风纳沙前行示意图

              图2:天气系统示意图
               
              26.该热带风暴主要形成于_____________洋面,所经过地区的天气特征_____________。
              27.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在右图中绘制出此天气系统的模式图(在图示虚线上绘制气压梯度力,并在四个方向上用实线绘制风向)。它影响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_______季节,主要影响地区是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此时广州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8.本次台风影响地区主要是海南省和广东省,说明台风纳沙的移动路径为:(  )
              A.西行路径         B.西北行路径        C.海上转向和北上路径    
              29.分析该天气系统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