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能源强度指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称为消费隐含能源。下图为2010年我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的能源强度和人均消费隐含能源统计。读图回答8-9题。

               
              8.与宁夏相比,天津的(    )
              A.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高             
              B.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低
              C.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低             
              D.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高9.图中I、Ⅱ、Ⅲ、Ⅳ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区域,最适宜建设能源基地的是A.I           B.Ⅱ           C.Ⅲ           D.Ⅳ
            •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A.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B.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C.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D.保障工程供水水质
            • 3.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北京,通水后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用水紧张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改变气候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5-6题。

              5.读图可知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6.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 5.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下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

              20.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塔里木盆地21.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22.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 6. 图14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关于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间交流与协作便利
              B.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C.当地油气资源丰富
              D.市场需求量大 30.西气东输工程对广东省的最主要影响是 A.缓解劳动力紧缺问题 B.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 7. 读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生产与消费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生产与消费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西部生产量均大于消费量
              B.东部地区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C.能源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
              D.我国能源消费严重依赖进口 20.西部输出的主要能源最可能储存于 A            B          C             D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我国六大经济特区分布图。
              材料三:新疆南部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材料四: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
              (1)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南部地区水系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简述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009年我国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部六省分布图。
              材料二:中部六省概况:共有人口约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1)中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重要的能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实施____________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2)中部地区某省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该省可能是________。
              (3)中部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湖,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国家通过“中粮西运”支援西部地区,这对西部地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伴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将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是型产业,该现象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了3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区及指数。
              材料二:
                  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3.4%和11.6%,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判断:“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1)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分析浙江省如何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