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文物局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列入重点考古项目,明确提出“一流的考古工作、一流的保护工程、一流的展示工程”的要求。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下列是其中展出的出土文物
              文物
              名称神兽玉佩大刘记印青铜雁鱼灯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及生活体验,说明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材料二“合则强,孤则弱。”2013年,中国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下,“一带一路”又将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条从历史深处里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并参与,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开业,57国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计利当计天下利。”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新平台,“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堪称中国“合”文化的典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2)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我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3)请以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写两句宣传口号,要求围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来表述。
            • 3. 2015年11月2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和廊坊市联合主办的“匠•艺--2015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项目联展”在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通过展出两地非遗项目精品,宣传和展示海淀区以及廊坊市1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重磅打造非遗文化精品,促进海淀区和廊坊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截至2016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和“世界的节日”(Hope,Home and Harmony).这一影响得益于(  )
              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输出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 近年来,孔子学院在英国快速发展。目前,英国已经建立起29所孔子学院和126个孔子课堂,数量居欧洲之首。“为之不厌,诲人不倦。”2015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中肯定了孔子学院的作用。孔子学院蓬勃发展说明了(  )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②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传播
              ③尊重多样性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原因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6. 材料一:中国的围墙,亘古至今,源远流长。当从民居说起。或显宦富贾,或黔首小民,圈地建屋之后,必再耗心费力,下功夫加修一圈围墙,而且竞相攀比,式样翻新,乐此不疲。
              某校文科班同学开展旨在了解中国围墙的历史与作用的“研究性学习”。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甲观点认为:围墙是一种文化,是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围墙有四大作用:一是安全,不仅可以防范盗贼,还可防野兽;二为私密,家“私”不可外扬,围墙一起,墙内的事就无人知晓;三为规整,屋子建起来了,四边若无围墙,就没有收拢,不规范,不完整;四为气派,围墙建起,正屋居中,辅以一圈红砖碧瓦之围墙,多气派,多壮观啊!因此认为围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乙观点认为:中国的围墙,说好听点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说不好听点是处处设防的表现。中国的围墙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基地上产生出来的封闭文化、保守文化、落后文化。围墙是封闭保守观念的外在表现,哪里有围墙出现,哪里就有封闭保守观念存在。
              (1)上述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评析。
              材料二: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有城镇化研究专家指出,虽然已经到了拆掉墙的时候,但绝不能一窝蜂的上,要加强试点工作,具体实施要考虑到业主的权益,考虑到各社区的条件。
              (2)结合材料二,请用“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说明专家观点的正确性。
              (3)请你为建设无围墙小区设计两条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字数不超过20个字)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半月谈杂志社主办“大足与敦煌对话”文化论坛,共同研讨敦煌与大足石窟艺术的价值与未来,共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道。敦煌是起点,大足是句点。跨越近千年,成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两座奇异的高峰,文明传承特别是佛教文化传承的两颗明珠。
              材料一  甘肃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实践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展现了石窟艺术在北朝、隋唐之际的鼎盛风貌。在戈壁沙漠间,敦煌石窟代表了石窟艺术至高的起点,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重庆大足石刻,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5万余尊石窟造像演绎了石窟艺术于宋代步入晚期后的再度辉煌。在长江流域的群山之中,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融合交汇,大足石刻也体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风格,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句号,并于1999年成为中国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概括“北敦煌,南大足”的文化共性。
              (2)“大足与敦煌一南一北,保留着华夏文明的优秀基因,承载着丝绸之路的文明印记,敦煌是起点,大足是句点,跨越近千年,成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两座奇异的高峰。”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上述段论述所蕴含的哲学理念?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大足和敦煌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提出你的看法?
            • 8. “舶来”于欧美的电视真人秀,种数繁多,类型多样,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境外真人秀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如何促进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是真人秀节目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系列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无不是将国外真人秀节目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些节目之所以能火爆,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9. 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亮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说明了(  )
              ①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
              ③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标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0. 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