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座殿堂、一块石碑、一个胡同,甚至一棵古树,你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标签,它的相关简介就会显示在手机里,你还可以把这些历史故事带回家慢慢欣赏。如今,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都有自己的一张“二维码身份证”。
              请你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任选下面某个历史遗迹(图)(也可另选其他),设计编写其“二维码身份证”的具体内容并阐释其文化影响力。100字左右。
            • 2.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倡导“天下为公”,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一三民主义,并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终生。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时刻都没有停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材料二  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其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其革命意志,发扬其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追求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举行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3)某班开展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题班会,请你提两条班会主题。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骸。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2月2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到江西。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习近平表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并不是习近平首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强调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足迹已经遍布革命老区: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有优秀的红色精神。
                  习近平多次到老区,既是对老区人民生活的牵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洗礼。正如习近平所说:“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让人们增加更多的正能量谈谈你的理解。
              (2)运用意识能动性的哲学知识分析“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的正确性。
              (3)就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要求:语言简约、观点明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对此,广大网民纷纷“点赞”,有的认为,阅兵活动传递出中国捍卫国家安全的强大意志,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决心,提振了爱国主义精神,期待所有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还有的认为,阅兵活动是一次增强荣誉、凝聚共识、激发斗志的“空中加油”。只要我们鼓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股劲,发扬“蛮拼的”精神,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一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资助,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广播电视台和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联合拍摄制作的大型抗战纪录片《横空出世--贵州抗战记忆》正式播出,该片深入发掘抗战期间发生在贵州省军民身上的故事,这是抗战题材纪录片“本土化”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人的描述及对事和物的展示,讲述那段抗战历史,重现当时抗日的场景,给予大众一个全新的视角。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阅兵活动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该纪录片的创作为什么要深人生活与“本土化”
              (3)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请你就如何持之以恒地开展抗战爱国教育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 5.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6.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去年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并举行;今年我国将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举行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7.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面内容。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    (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 8. 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杜、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  )
              ①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②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立法机关之一
              ③有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④具有增强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以及荣誉等权利意识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