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挖掘和阐发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有利于(  )
              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拓展文化传播途径
              ③人们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       ④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2. 2015年9胃3日,是中国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2015年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同时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3.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以国家名义举行公祭活动的意义在于
              (  )
              ①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②凝聚中华民族情感,坚韧民族品格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继承传统文化    
              ④彰显文化的包容性,推动文化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材料一: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我国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源自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格言,它们实质上是民族精神在本校的体现和具体化。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广西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列出三所大学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并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
              材料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 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三害”灾 情,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 行的“三害”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虽然焦裕祿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冈山 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 学习焦裕禄精神。
              (1)结合材料一中焦裕禄的事迹,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3)请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6. 2014年1月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月17日,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意义。
            • 7.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核心和时代精神核心是什么?
              (2)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简要解析上述观点。
            • 8. 近段时期,在中国上空飘荡着一个温暖的词汇:梦想。在“汉语盘点2012”中,“梦”最终脱颖而出,列年度国内字第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国家需要梦想,梦想凝聚民族力量;个人需要梦想,梦想引领人生航船。“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值得每个人为之追逐,需要每个人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从经济和哲学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道理。
              (2)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追逐和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国际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3)某班准备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人生梦想”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 9.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以“我们的梦想”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释梦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勉励他们正视现实,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同学们普遍认为,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人正是因为有了梦想而伟大。但是梦想毕竟不是现实,梦想的实现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1)结合材料归纳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并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视角说明青年应怎样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材料二:追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强国梦、民族梦、人民梦。
                  材料三:圆梦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弘扬我们的中国精神,汇聚我们的中国力量,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 10. “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新的一步。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每项技术、每个产品都要确保万无一失。中国“嫦娥二号”科研团队发扬“嫦娥一号”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自力更生、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无私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当今社会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嫦娥二号”卫星科研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化民族精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