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 2.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 3.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上述史事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
              ①部分士大夫官僚倡导“师夷长技”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欧美列强取得在华开矿设厂特权         
              ④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清政府早在1815年就制定《查禁鸦片烟章程》,规定对于鸦片烟吸食者拟以绞刑,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虽在力查,全国却没有一位鸦片吸食者被执行死刑,由此可见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极力庇护对华的鸦片走私,劝诱中国官员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贩卖鸦片集团、受贿不法官员、各级行政司法官员重重阻碍有令不行
              C.章程内容中情理与法律失衡,刑罚过重,条款在执行中难以得到有力贯彻
              D.原有的禁烟章程缺失力度,地方机构因此不予执行
            • 5.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 7.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④中国出现了新式的洋行、工厂和船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9. 1840年,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确3%.但是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败涂地;1949年4.5亿人口的中国占世界GDP份额不到1%,中国人民却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缔造了新中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GDP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但不能完全反映出国家实力的强弱
              B.国家实力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力量
              C.中国在全球GDP份额的变化如实地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消长
              D.即使是落后的国家,只要坚持抵抗,在反侵略斗争中取胜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 10.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映”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