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
              D.请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 近代西方列强开始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中心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3. 清政府早在1815年就制定《查禁鸦片烟章程》,规定对于鸦片烟吸食者拟以绞刑,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虽在力查,全国却没有一位鸦片吸食者被执行死刑,由此可见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极力庇护对华的鸦片走私,劝诱中国官员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贩卖鸦片集团、受贿不法官员、各级行政司法官员重重阻碍有令不行
              C.章程内容中情理与法律失衡,刑罚过重,条款在执行中难以得到有力贯彻
              D.原有的禁烟章程缺失力度,地方机构因此不予执行
            • 4. 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写了《戊戌政变记》,发表了自己对 战争的看法,以下节选了日记中相关内容。
                 “唤起吾国民四千年之大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圆明园之变,再经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债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此亦事之无如何者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昔日本当安政间,……,遂成维新。“是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中的“两次圆明园之变”之那两次事件?你对作者这两次事件后国民“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的结论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
            • 5. 通商口岸和近代中国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汉口)分别是在哪些不平等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的?
              (2)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请说出理由。并指出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演变趋势。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 6.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称呼各异。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对华远征
              C.第二次英中战争
              D.亚罗号战争
            • 7.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8. 历史上的上海变迁
              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置再次把上海推向改革的前沿,历史上的上海也曾出现过“特区”。
                     材料一  1846-1900年上海城区的演变
              注:①为旧城区 ②为英租界 ③为美租界 ④为法租界 ⑤为公共租界(有英美租界发展而来)
                      材料二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交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你叙述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并概括其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 9. 下表列举了清代某一机构的结构及大致分工。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
              股别主办国家主办其他事务
              英国股英、奥通商、海关、税务
              法国股法、荷、西、巴西传教事务、各处招工
              俄国股俄、日陆路通商、边防、边界、庆典、礼宾、有关官吏的人事行政和考试等
              海防股南北洋海防、长江水师、北洋海军、要塞炮台、制造、学校、电线、铁路、矿务
              A.粤海关
              B.内阁
              C.总理衙门
              D.外务部
            •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