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 2. 传教士郎怀仁曾说:“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此现象最早开始于(  )
              A.香港开始被割占之时
              B.内河航运权被破坏之时
              C.使馆界开始设立之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时
            • 3. 近年生活小区洋名字盛行,如 “托斯卡纳”“塞纳河畔”“剑桥郡”。中国人崇洋思潮兴起可以追溯到(  )
              A.明清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 4. 《天津条约》签订后,有人认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这种思想意在(  )
              A.维护主权完整
              B.强调平等交往
              C.坚持闭关锁国
              D.维护君上权威
            • 5.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上述史事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
              ①部分士大夫官僚倡导“师夷长技”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欧美列强取得在华开矿设厂特权         
              ④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 清朝一位中国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的地方官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发生在什么条约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 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咸丰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8.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大英钦差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见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材料表明(  )
              A.英国利用条约实现了与中国外交上的真正平等
              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C.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D.清政府放弃了“夷夏”观念
            • 9. (2013秋•威海期末)如图向我们昭示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劫难与下列哪一侵华战争相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