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曾侯致英夷威妥玛》
              1866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呈递《新议略论》,指出中外能否长保和好,全看中国能否“内改政治,外笃友谊”。据考证,《曾侯致英夷威妥玛》(注:曾侯即曾国藩)虽系时人伪托而成,但得到较多士大夫呼应。以下为信件的部分内容:
              且足下亦知中外人情有同有不同乎?论通商,中国帝王崇本抑末,贵农贱商。货贾关津之征,所以惩其黩货无厌,而使之重去乡也。通海通番,曩(以往)有例禁。今越数万里重洋,往来贸易,外朝之人,乐至中国,中国之人,不愿至外朝。此情所不同,中外绝异,非可强而致也。至商贾营什一之利,权子母盈余,以畜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歧而视也。自西国与吾国通商,凡可以攘吾之利源、夺吾之利权者,悉载条约,惟恐不尽。西国得矣,中土之人,何所赖乎?……
              然吾中国,从未有不能自主者矣。……仁如尧舜,民之主也;暴如桀纣,民之主也。君臣之际,名分甚严,恩礼甚重。名分严,故君为主;恩礼重,故世戴一主。如使西国民为主、又民共为主的之政行于中国,此大乱之道也。……
              然且谓之不能,……是利有中国之不能自主也,盍亦思中国之不能自主之大不利于西国乎?今者通商、传教之事孰许之?我皇上许之,海内人心固有所不欲也。虽不欲,而上有天子,又有天子命使,与西国使臣共主条约,普天率土,莫敢不遵。此中国能自主之明教大验也。假令天子一诏曰:今日两国条约所载,有不便于尔民者,余一人不能自主,惟尔百性任自为之。……及是时,天下英雄尘蔽而起,既念所主,为患更属西国。
              问题:
              (1)作者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了这封信?
              (2)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你如何看待这封信件?
            • 2. 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一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一一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粱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史家为什么把太平天国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称为“乌托邦实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4)据材料,说明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 3.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4.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
              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 5. 有学者分析,“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C.成为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
              D.有效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 6.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一位传教士曾经这样描述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 “他”应该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 8.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颠倒圣人名教,君臣伦常……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诗书典籍,一旦扫地荡尽”。这份文告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反对天主教
              B.捍卫孔子权威
              C.丑化太平军
              D.反对英法联军
            • 9. 一方面,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于是要求人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文中的“当局”是指(  )
              A.军机处
              B.太平天国
              C.总理衙门
              D.义和团
            • 10. 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①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②定都天京,建立农民革命政权
              ③颁布《资政新篇》,提出革新社会的主张         
              ④制造天京事变,引发内部纷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