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 3. 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服装与古代政治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
              (1)据材料指出古代服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政治意图。
              探究二服装与民国社会生活
                 1912年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
                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探究三  服装与新中国的发展
              (3)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国50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主要服装特点变化
              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布列宁装、布拉吉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革命的60年代绿、卡其布军装
              初醒的70年代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军装、喇叭裤开始流行
              开放后的80年代多种颜色搭配、多种布料旗袍、西装、两用衫、裙子由“单一型”向“多样性”转变的衣着消费
               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搭配各种高档服饰面料 服装种类繁多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 4.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一种梦想: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自私自利,不讲公德;讲义气,不讲法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患寡而患不均;期盼明君、清官、侠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强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体失智的历史现象。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4)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摘自《文化地理学》请回答: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3)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4)海外华侨历来关心祖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作出哪些贡献?
            • 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贡献,就不仅要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创造先进的政治文明。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表明,在如何突破传统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形成了改良和革命的两大政治力量。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然而,正是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纪念建党28周年而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取向,不仅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
              材料三  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使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向的传统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日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和中华民国在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为把“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了哪些努力?根据材料三,指出在政治形态转型时期,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 7. 历史部分
              材料一  刺史没有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考察吏治,监督豪强。其职级仅为六百石官,秩位虽不高,但是出巡时却代表朝廷。东汉时,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灵帝中平五年(188), 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
              --整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论述》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刺史的职责。后来刺史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第一条  第一项  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  第一项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  第一项  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第六条  第二项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州宪法和法律不得与之抵触。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宪法体现的进步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它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三  1913年3月,宋教仁敏锐地指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
              --《宋教仁集》下册
              (3)材料三中的“革命之事”指哪一历史事件?“良政治之建设未尝有也”指什么?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进行过哪些努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