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4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请你依据所学的知识作答(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1)用一句话概括A图片意义。
              (2)用一句话概括B图片意义。
              (3)反映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    
              (4)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    
            • 2. 中国近代一些历史事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至今还在每年特定时间举行周年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纪念日名称相关历史事件地点历史意义
              5月4日
              青年节
                  北京转移
              至上海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月1日
              建党节
                  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8月1日
              建军节
                  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
              10月1日
              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3.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不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  题材   料问   题   探   究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材料一中 “霹雳一声暴动”的呐喊为中国开辟了哪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军叫工农革命”在1928年4月后改编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能够实现“三军过后尽开颜”,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3)材料三出自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的哪一报告?
              创建新中国材料四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4)材料四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意味着我们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什么任务?
              向社会主义
              阶段过渡
              材料五
              (5)依据图一,从1953年开始,我国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该计划优先发展    。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图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4.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6分)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①其方式是    
              ②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