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 2. 康有为认为:美国式的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反映康有为(  )
              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对美国式的政治体制
              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 3. 杨度认为: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他的“民族观”强调(  )
              A.民族血统论
              B.文化共同体
              C.种族融合体
              D.地理决定论
            • 4.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5. 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C.秦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 7.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8.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 9.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抵抗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10.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是会主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