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平均城市规模(千人)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5.61542261.6
              16508.31973174.6
              180010.036434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 2. “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一般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 “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材料三   1965年上映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革命女英雄形象。……这当中蕴含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牺牲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9年电视剧《红岩》,江姐:……抹去了强烈的政治色彩,舍弃了革命的种种口号,让我们看到坚强、机智、勇敢的共产党员江姐。在表现江姐坚贞不屈形象的同时,尤其注重体现革命者江姐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气质一面。
              --胡雯《红色经典改编与传播--以“江姐”影视剧为例》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两种不同“江姐”形象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另类历史”的看法。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 4.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写道:“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篇领导讲话出现的时间接近(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 6. 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
              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 7.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对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主要表现在(  )
              A.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C.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D.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 8. 198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表示“今天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一举动直接得益于(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确立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广泛展开
              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
            • 9. 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二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1949至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指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世界城市化的经验和一般规律,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
              年份1949196619781982199119951997200020082011
              城市化率%10.6%18%17.9%21.13%26.37%29.04%29.92%36.22%45.68%51.27%
              (2)结合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四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基本上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例如:到20世纪初期伦敦地铁依然由6个独立运营者运营,换乘不衔接,票务系统不统一,管理十分混乱。二战后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作为逐渐不被接受,而且由于战后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无法由私人提供。1945年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不但对公共交通进行计划和管理,还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成为了公共交通的提供者,并负有监督的责任。50、60年代,是英国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和发展时期,但从1945年到1979年,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扩大(包括公共交通政府投资和补贴),并于1975年达到峰值,占国民收入总值的48.8%.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给与了相当程度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并且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
              (3)结合所学,从英国政府作用发挥的角度(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
              重庆谈判深圳经济特区巴黎公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费城《独立宣言》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南京《临时约法》上海中共一大北平和平解放巴黎《人权宣言》
              (4)阅读上表,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说明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